九华学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华学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九华学府项目拟建于淮安市山阳湾路西侧、涌翠路北侧、小盐河东侧、绿云路南侧;总用地面积34836.67m2,总建筑面积116635m2。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艺流程
建设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自2013年9月开始至2015年9月建成;二期工程自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竣工入住,其中一期住宅建筑面积26186m2,沿街商业面积4262m2,配套公共设施面积1030m2,建设于地块南侧;二期住宅建筑面积49591m2,沿街商业建筑面积4195m2,建于地块北侧。项目总投资38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35万元,占总投资的1.67%。
项目基本工艺及污染工序见图1-1:
图 1-1 施工期、运营期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工序框图
1.3项目与规划、政策的相符性
项目不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限制类“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且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的限制用地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的禁止用地要求,故而项目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确立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规划布局:“三轴四带多组团,其中三轴:东部新兴产业发展轴、中部城市服务功能轴和西部特色产业发展轴;四带:分别为盐河现代物流产业带、古黄河生态功能带、里运河文化景观带和苏北灌溉总渠田园风光带;多组团:分别为中心组团、淮阴组团、经济开发区组团、楚州组团、黄码组团和南部组团”。项目所在区域属中部城市服务功能区。
《淮安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依据淮安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及生态低碳发展理念编制而成。规划范围:“东到新长铁路,南至规划万康路-海天路,西北临宁连路,总用地面积约9.34平方公里”。规划组团:“依据用地功能形成多个组团,包括居住组团、创意产业组团、研发产业组团、公共设施组团、生态公园以及休闲度假组团等。”规划居住用地面积846.7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2.59%。
相符性分析:建设项目用地区域为《淮安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商业金融业用地”,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淮安市规划局关于该地块的《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因而项目建设与规划是相符的。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中与本项目相关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区)清水通道维护区。其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水质保护;范围:限制开发区为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区段,两侧至河堤。
相符性分析:项目拟建于淮安市山阳湾路西侧、涌翠路北侧、小盐河东侧。距京杭大运河约2700m,不在规划限制开发范围内,不会影响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淮安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止,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相符性分析:本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成后,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城市管道天然气、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并卫生填埋。由前述分析可知,项目建设不会对造成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据《淮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度)资料表明,评价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均值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部分样品存在超标,主要是受到施工扬尘以及少部分农田秸秆焚烧影响所致。在加强施工管理和禁止秸秆焚烧后,预计空气质量会得到提高。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据《淮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度)对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口上游500m、下游1000m、下游3000m监测结果显示,清安河总体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水标准,淮安人民政府自2007年开始逐步开展清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得请安河能够早日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
据《淮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度)资料表明,项目地下水指标符合III类地下水标准。
针对项目拟建地边界设置了6个噪声监测点于2013年6月20-21日进行了现场监测,确定项目各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项目评价范围见表2-1。
表2-1 评价范围表
评项目评 范 围 区 环设项目为围 地 表 水 清安河——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上游500米至下游3000米 地 下 水 以建设项目为中心,20km2 声 环 设项 生态环境 同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