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工17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答案.doc

发布:2016-12-01约小于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 名: 学 号: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结构阻尼比,自振周期为,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解: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0.24,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Ⅰ类场地: =?×=×1.0×0.24=0.109≈0.11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0.55s>1.4=1.4×0.25=0.35s 取=0.08+0.07=0.08×0.55+0.07=0.114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eq=0.114×(450+600+580+550+500)×85%=259.69KN 顶部附加地震水平作用: 因为T1=0.551.4Tg=0.35,则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i=1,2,3……) =450×15+600×12+580×9+550×6+500×3=23970KN穖 ==64.79KN 0==83.39KN ==50.11KN ==31.68KN ==14.40KN 各楼层地震剪力: V1=++++=244.37KN V2=+++=229.97KN V3=++=198.29KN V4=+=148.19KN 题目四: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 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