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句调域内部的不同位置的词调域,句末词调域内部各字调域与句调域内部的各词调域的同构性最强。这主要是因为句末群调域负载着三个语调层级的边界,即字调域边界、词调域边界和句调域边界,所以在语调层级的归属上,它应该既高于句首、句中词调域,又低于整个句调域,是二者之间的一个过渡层级。那么,相对于句首和句中词调域,句末词调域在语调层级上与句调域更接近,相应地,它们的音高表现的相似性也就更强。 递归(recursion/recursiveness)是一个数学术语,在语言学上用来指通过重复手段来延长句子的机制(何伟 2002)。这一研究结果证明:递归性原则并不是句法结构的专利,语音中也同样存在递归性,语调结构中不同层级的同构性就是递归性在语音中的投射。 ? 六、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关键的语言基本层级,以及进入交际的成品。一般说来,单音节和单音节以上的单位都可以成句,成句的关键条件是有语调。语调所涵盖的内容丰富且广泛,包括:句法结构、语义信息、语气功能、语用、情感等诸多方面。 “基本模式”和“变化模式”,是在语调中所作的划分。 “基本模式”(Basic Pattern),是指非强调(unemphatic)的陈述句,也就是自然焦点陈述句的语调模式,简称为“基式”; “变化模式”(Variable Pattern),是指基本模式之外的各种非基本式,简称为“变式”。 “基本模式”是语调构建的基础,语调研究的起点。语调单元在语句中出现下倾调、降阶调、边界调,这是在进入句子的同时就被它们各自的位次所决定的。字调域、词调域和句调域是语调基本模式中的不同层级单位。 男性 女性 总体 图10 汉语语调基本模式 图表显示:一个句调域中包含三个词调域,它们分别是句首词调域、句中词调域、以及句末词调域。其中句首词调域和句末词调域最重要,因为它们决定着整个句调域的分布位置和调域跨度。中间的词调域是动态的、可选的(optional),即可增可减。 每个位置的词调域中,包含着不同位次的字调域。决定词调域的分布位置和调域跨度的是首字、末字,这说明词调域和句调域具有同构性(王萍等 2010)。 这就是语调的基本模式。除汉语外,我们所做的日语、韩语、粤语、英语的语调基本模式和汉语是一致的,它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语调的平台。 每个调类对于调域的贡献,即“调域负担量”(石林 2011)是不同的。普通话阴平、去声主要负担其所在词调域的上线,上声负担其所在词调域的下线。阳平主要位于调域的内部,对于调域的负担功能稍差。它的浮动性较强,有时距离调域的上线较近,有时距离调域的下线较近,有时距离上线和下线的距离相对平衡。 根据“调域负担量”有可能解决调域的问题,通过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得到各个位置的词调域内部,不同调类的首字和末字分别距离上线和下线的百分比值。目前,我们通过对6位北京话母语者的陈述句语料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七、结语 语调结构的基本模式在语调研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基式是一个枢纽,一个关键的平台。 在基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继续研究“变式”。焦点、语气(疑问、命令、祈使),以及情感都可以成为“变式”的影响因素。变式有两个,语言学的和副语言学的。语言学的有两个,焦点和语气。副语言学的也有两个,情感和情绪。 乔姆斯基(2010)认为:语言由一些固定不变的原则组成,即“普遍语法”,语言的多样性是与参数系统联系在一起,即“特定语法”,但后者是基于前者深藏未变的元素,其现象性的结果是由自然法则所限制的。不同的语言,是参数的改变,如,汉语词调域、字调域都比较宽,但句调域比较窄,英语等重音语言则相反,词调域比较窄,而句调域的跳跃性比较大;同一语言内部,基式到变式,也是参数的改变。 敬请批评指正! 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 王萍 石锋 南开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 一、引言 语调结构的基本模式,是指非强调(unemphatic)的陈述句,也就是自然焦点的陈述句的语调模式(basic pattern)。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功能句型、以及焦点句和情感句等都是以基本模式为基础,通过参数的变化调整进而得到的变式。 国内外的多位学者都曾对语调的结构模式进行过深入探讨。 赵元任(1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