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 第2课《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 .docx

发布:2025-03-22约1.6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

第周星期年月日

课题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如杨家埠木版年画、凤翔泥挂虎)。掌握从民间美术作品中提取元素的方法(造型、色彩、纹样等),并能进行再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体验木版年画制作流程及元素转化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美术的生活之美,增强文化认同与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民间美术元素的提取与转化方法。

难点: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体现创新性与实用性。

教学

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互动:

播放剪纸、皮影、泥塑等民间美术作品的动态视频,配合背景音乐《春节序曲》,营造沉浸式氛围。提问互动:“视频中的哪些作品让你联想到节日或生活场景?说说你的感受。”

展示剪纸、皮影、泥塑等民间美术图片,提问:“这些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它们与日常生活有何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民间美术能体现人民的生活之美?”

2.引出主题:

总结:民间美术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民间美术是‘用双手创造的艺术’,既是生活的装饰,更是文化的密码。”

二、新知讲授

1.民间美术的特点:

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分析其“古朴雅拙、色彩鲜艳”的风格,强调造型、线条、色彩的象征性(如门神《秦琼·敬德》的寓意)。

结合凤翔泥挂虎,讲解“夸张造型、对比强烈”的表现手法。启发思考:“夸张的造型是为了辟邪祈福,现代设计中哪些符号能传递类似寓意?

2.元素提取方法:

案例示范:

提取泥挂虎的“眼睛、花纹、耳朵”元素,通过简化、变形转化为现代图案。

板书关键词“拆解—变形—重组”,结合吕胜中“小红人”案例,播放艺术家访谈片段,强调“传统元素现代化”的核心逻辑。“小红人”剪纸的再创作思路(组合、拼接传统元素)。

三、实践操作

任务一:木版年画设计与印刷(教师示范)

1.步骤:

设计草稿:提取年画元素(如门神线条、色彩),简化造型,重点保留“盔甲纹样”或“兵器符号”。用吹塑板代替木板,安全刻刀刻出凹槽,强调“线条连贯性”(教师巡回演示“推刀不拉刀”技巧)。

刻板与印刷:教师演示刻板技巧,学生用吹塑板模拟刻制,拓印图案。

手工上色:用对比色填充,突出民间美术风格。

任务二:元素再创作(小组合作)

1.要求:

每组选择一种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提取2-3个核心元素(造型、纹样、色彩)。

将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如挎包、手机壳图案、文创产品)。

2.教师指导:

巡回协助,提示“简化结构、强化符号性”。

四、展示与总结

1.作品展示:

每组展示设计草图,说明提取元素及转化思路(如:“将泥挂虎花纹简化为几何图形,用于帆布包设计”)。

2.课堂总结:

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桥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传统艺术。

作业布置

1.完善课堂设计稿,尝试用实物材料制作成品。

2.收集一种家乡民间美术资料(如刺绣、蜡染),分析其艺术特点。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代表种类:年画、泥塑、剪纸……

1.代表种类:年画、泥塑、剪纸……

2.艺术特点:实用、象征、色彩对比

3.元素转化:简化→变形→重组

课后

反思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直观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但在元素转化环节需加强创意引导,避免简单模仿。

执教老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