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地理学7.ppt

发布:2017-12-01约7.32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均衡发展主要指在产业发 展方面, 区域间或区域内部 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 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是有重点、有 差异的发展少数区位条件 优越、经济效益高的地区, 以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增长 速度,增强国力,从而带 动全局。 二、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分散财力、物力, 导致国家整体实力 下降。 无法兼顾公平原则, 拉大了贫富差距。 非均衡协调发展通过非均衡的 途径即不平衡发展来实现 最终的也是最理想的 均衡发展。   “一五”至“五五”时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分配表 ? 时期及 年份 全国 东部 ? 中西部 投资额 (亿元) 比重 (%) 投资额 (亿元) 比重 (%) 投资额 (亿元) 比重 (%) 一五时期 二五时期 1963-1965 三五时期 四五时期 五五时期 588.5 1206.1 421.9 976.0 1764.0 2342.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17.3 462.6 147.4 262.9 625.4 988.2 36.9 38.4 34.9 26.9 35.5 42.2 275.5 675.7 245.7 631.2 959.3 1171.4 ? 46.8 56.0 58.3 64.7 54.4 50.0 基本建设投资额分配表 时期及年份 东部 中西部 六五时期 47.7 46.5 七五时期 51.7 41.1 八五时期 52.9 38.0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展望今后五年中国经济“新版图”,“四大板块”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各区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区域间协调性将持续增强。 四大板块 八大经济圈 十四个区域发展规划 四大板块: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 新的区域发展正在形成“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 四大板块: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 新的区域发展正在形成“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大长三角经济圈、泛渤海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东北经济圈、海峡经济圈、中部经济圈、西南经济圈、西北经济圈。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1、 两种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方式的比较 依赖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由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逐步达到缩小区域差异;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缩小区域差异。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1、 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 2、 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3、 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3种方式); 4、 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5、 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6、 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5种手段)。 长三角是中国的城市群,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集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贸易、物流、金融等多项功能为一体。 长三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其基本经验表现在:各地政府联合推进区域协调机制的形成、培育区域共同市场和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梯度、构建以主要设施建设为基础的现代化区域网络交通和通信体系。 其特点:城市集群互补型合作。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主要经济区的一些特点供大家参考—— 目前,珠三角有三个概念:一个是广东珠三角;另一个是“大珠三角”;第三个是近两年兴起的“泛珠三角”。 广东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模式与其区位优势和发展历程密不可分(表现有四): 与粤港“前店后厂”合作; 通过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构筑一体化的新平台; 区域内产业结构梯度有待提高; 东中西部联动合作是一种异质性合作,互补性强。 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