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早期政治制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早期阶段 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BC2070年~BC221年 (秦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BC221~AD1840年 分封制 宗法制 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 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国家? (可用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启---桀 汤---纣 武---幽 夏 商 西周 “天下为公” ——禅让制 “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周朝政治制度 牧野之战 “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诗经》 周 周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 周 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对象:子弟、功臣、先代贵族、殷遗民 周 王 同姓王室诸侯 异姓功臣贵族 姜尚(齐) 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周公之子(鲁) 召公之子(燕) 成王弟(晋) 尧后代(蓟) 舜后代(陈) 商遗民(宋)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五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根据材料,周王如何管理诸侯? 诸侯的义务: 服从天子; 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定期朝贡; 随从作战 镇守疆土; …… 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影响1 材料八:楚庄王)八年,……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这个典故说明了说明? 楚庄王凭什么挑战周王的权势?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诸侯兼并,王室衰微 西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分封制受破坏 影响2 权利: 义务: 享有世袭统治权 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4、影响 积极: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5、结果: 西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分封制受破坏 3、内容 2、对象: 1、目的: 王族(同姓或姬姓贵族)、功臣、先代(异姓)贵族 巩固统治 一、西周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僖公十一年》 子弟、功臣、先代贵族、殷遗民 分封制是如何延续? 周王 分封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嫡长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周王 嫡长子 周王 余子 诸侯 嫡长子 诸侯 余子 卿大夫 士 余子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他们两者的关系怎样? 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君臣关系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实质: 核心: 等级: 作用: 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对西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分封制 宗法制 表 里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是表象,宗法是内核;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君臣关系,家国一体。 延伸 分封制、宗法制对现今的中华民族有没有产生着影响? 家祠 太庙 尊祖敬宗,重视亲情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政治形式:王 位世袭制度 周朝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特点? 我是家里的嫡长子,被父亲分封到东方。前几天,我出兵教训了前来“问鼎示威”的楚王。父亲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税,设置官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