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
摘要: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坚持、发展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解决了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8)04-0488-05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在继承马列主义的同时,不断发展马列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了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蓬勃生机,这充分证明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
一、实践与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主张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都经常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都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为转移,强调理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160年来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实践性,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并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止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了。”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对我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是在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时期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当时党内所存在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思想,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们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并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但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实践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而要能够认识和把握创新性的实践,就要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态度和研究方法,因为它规定了我们的实践。针对当时党内所存在的对我国国情的不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来套用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不能在各个时候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所以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那种把什么都寄托于别国的经验和“本本”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他强调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这是中国一切革命实践问题基本的出发点,要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与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的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革命的实践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离开中国实际情况领导中国革命是不行的,离开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固守已有的经验领导中国革命,也是不行的。在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并经过自己的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使中国革命起死回生。所以在1938年9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