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一村一品” 发展的调查及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溧阳市“一村一品”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溧阳市政府研究室 宗荣庆
近年来,溧阳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走特色化、精品化道路,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建安业、社会文化都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得到较好发展。但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仍需我们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一村一品”发展的现状
我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没有系统地提出“一村一品”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就开始发展“一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与“一村一品”发源地的日本大分县关系越发密切,与日本大分“一村一品”国际交流推进协会有着较长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地之间交流互访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分县原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多次到溧阳进行实地考察,我市也多次派出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学习,为“一村一品”在溧阳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
现在我们讲的“一村一品”,在强调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同时,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强调品的延伸、品的放大与品的集聚,把它作为农业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一种模式。“一村一品”是一个形象说法,它并非要求一个村只限于生产一个产品,可以是一村两品,也可以是一村几品。所谓的村也是一个区域概念,可以是一个村,也可以是几个村,甚至是一个镇或几个镇。“一村一品”强调的是,一个村至少要开发一种产品,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这个主导产业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可以是商贸、餐饮、休闲、文化等行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是一个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跃升过程,是一个通过产品的开发生产托起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发展“一村一品”,是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
近几年,我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走特色化、精品化道路,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建安业、社会文化都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得到较好发展。目前“一村一品”典型共有200多个,基本布满了全市。
一是“一村一品”已发展到三次产业。全市形成了南部山区以桑、茶、果、林为重点,西北部山区以果、茶、食草畜禽、中药材为主体,平原圩区以优质粮油、特种水产、花卉、蔬菜、瓜果为骨干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纺织等行业为主体的体系为后人营造一座绿色金矿
董建凯
“为后人营造一座绿色金矿”。这句话我是听上兴芳芝林农业生态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富春说的。自从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等等成为媒体上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正当我们的一些同志就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不知所措的时候 ,林富春同志正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着这个伟大的课题。他的思考与实践是我们溧阳开展一村一品活动的成果之一。笔者认为,芳芝林农业生态园发展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此,笔者将芳芝林农业生态园向读者作一介绍,然后结合自己对于一村一品的认识,就我们溧阳如何发展一村一品提一些浅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芳芝林概况及其兴起
“芳芝林农业生态园”是上兴井塘村支部书记林富春在2005年承包的3000亩丘陵山区的荒地上建立起来的。现在仍在建设中。这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主体风景是桂花。现已种植桂花苗木2000亩,并发动周边农民在村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了许多桂花。近期目标是桂花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为发展桂花采花和深加工的产业链打下基础。然后将桂花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到10000亩,并试图通过产业链的带动,对周边地区进行辐射,进而形成30000亩的桂花种植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桂花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在种植园内规划布局休闲垂钓区,通过为游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
这里栽培的桂花是从我国现有的四个品种群(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近百个品种中筛选出来的20多个优秀品种。桂花的用途很多,经济价值极高。
(一)主要用途有:
1、园林绿化。随着城市绿化档次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不仅是要实现绿化,而且要达到美化、香化、彩化和四季常绿的目的 ,在众多的园林绿化树中,只有桂花才接近这一目标。虽然香的花很多,但香味总有人不那么喜欢。比如说桅桅花。唯有桂花,从来没有听到近有人不喜欢桂花的。金秋十月,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走在路上,忽然飘来一股桂花的清香,人们总会贪婪地深呼吸一下,同时目光四扫,寻找香味的来处,欣赏一下桂花。
2、食品加工。桂花在世界上有“全营养食品”之美称。营养价值极高。桂花的花粉主要由香料、色素、糖份和营养素组成,它含有22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胡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