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doc

发布:2017-10-16约4.6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由于目前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原因的分析指标很多,且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存在着多重共线性,从而影响了分析模型的稳定性,使所得模型中出现了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现象。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2010年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为例,建立了关于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变动的因子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为食品、衣着和家用设备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其次为健身等娱乐设施价格和房价水平。 关键词 : 消费价格指数;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对于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明年要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切实改进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由于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复杂,价格异常波动的可能性增加。改进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也称主因子),它们是在各个原观测变量的表达式中都共同出现的因子,是相互独立的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 矩阵 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因子的负载矩阵A中第j列元素的平方和,即 表示为公共因子F对X的贡献。表示同一公共因子Fj对各个变量所提供的方差贡献率的总和,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 有时由于初始因子的负载矩阵综合性太强,各因子的典型变量代表性也不很突出,因而使因子意义含糊不清,不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需要通过旋转负载矩阵,使负载尽可能向±1、0 的方向靠近。从而降低因子的综合性,凸显其实际意义。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因子分析模型求解 根据我国常用的消费资料支出分类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八个指标,即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以及居住,它们在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记为X1、X2、X3、X4、X5、X6、X7、X8。表1为我国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的变化,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指标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 12 食品 103.7 106.2 105.2 105.9 106.1 105.7 106.8 107.5 108.0 110.1 111.7 109.6 烟酒 101.5 101.6 101.7 101.7 101.7 101.7 101.6 101.5 101.4 101.5 101.6 101.8 衣着 99.6 98.7 98.9 98.7 98.8 99.0 99.2 98.8 98.5 98.7 99.3 100.1 家庭设备 98.9 99.2 99.3 99.5 99.7 100.0 100.2 100.4 100.4 100.5 100.7 101.2 医疗保健 102.3 102.4 102.5 102.8 103.2 103.2 103.3 103.3 103.4 103.7 104.0 104.0 交通通信 99.5 100.1 100.0 100.0 100.1 99.7 99.3 99.4 99.3 99.5 99.3 99.3 娱乐教育 98.8 100.8 100.3 100.4 100.6 100.9 101.1 101.2 101.2 100.9 100.6 100.7 居住 102.5 103.0 103.3 104.5 105.0 105.0 104.8 104.4 104.3 104.9 105.8 106.0 1、表2 变量相关系数表 变量 食品 烟酒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健 交通通信 娱乐教育 居住 食品 1.000 -0.089 0.140 0.863 0.896 -0.545 0.507 0.746 烟酒 -0.089 1.000 0.442 0.034 0.059 0.392 -0.031 0.360 衣着 0.140 0.442 1.000 0.287 0.263 -0.434 -0.418 0.260 家庭设备 0.863 0.034 0.287 1.000 0.963 -0.692 0.615 0.871 医疗保健 0.896 0.059 0.263 0.963 1.000 -0.630 0.542 0.927 交通通信 -0.54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