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李白诗歌意象解读教学案例.doc
如何赏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李白诗歌意象解读教学案例
一、教案取材出处
《李太白全集》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网络资源:相关李白诗歌赏析文章及视频
二、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古诗词意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水平。
增强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李白诗歌意象的含义。
分析李白诗歌意象的表达手法。
运用李白诗歌意象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如何将李白诗歌意象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如何运用李白诗歌意象进行创新性创作。
如何在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
教学案例:
引入
让学生欣赏一首李白的诗歌,例如《静夜思》。
提问: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几个意象吗?
分析
介绍意象的含义:意象是指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月光、床前、地上霜、思乡。
讨论意象的表达手法:对比、拟人、象征等。
互动
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分析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让学生尝试用李白诗歌意象进行创作。
强调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阅读一首李白诗歌,找出其中的意象,并进行分析。
表格:
项目
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古诗词意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水平。
3.增强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解李白诗歌意象的含义。
2.分析李白诗歌意象的表达手法。
3.运用李白诗歌意象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1.如何将李白诗歌意象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2.如何运用李白诗歌意象进行创新性创作。
3.如何在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
四、教案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李白诗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的含义、表达手法和作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李白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李白诗歌意象进行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李白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案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播放李白诗歌朗诵音频,如《庐山谣》。
提问:同学们能感受到诗歌中的哪种情感?有哪些画面跃然纸上?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庐山谣》中的意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提问:这里的“香炉”和“瀑布”分别代表了什么意象?它们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香炉象征着神秘和崇高,瀑布象征着奔放和力量,两者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李白的诗歌中,哪些意象最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
创作法
教师分发创作任务:以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独立完成创作。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李白诗歌意象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李白的诗歌,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意象。
六、教案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选取李白的《庐山谣》作为教学案例,此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适合用于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教材分析:
诗歌中的意象生动形象,如“香炉”、“瀑布”等,易于学生理解和感知。
诗歌表达的情感真挚,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诗歌的语言简练,便于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庐山谣》中的意象,帮助学生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表格: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导入
播放李白诗歌朗诵音频,引出主题。
案例分析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分析案例
以《庐山谣》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
讨论法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讨论法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李白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讨论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创作法
学生以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为题材,创作小诗。
创作法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李白诗歌意象的重要性。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七、教案作业设计
作业类型:写作练习
作业内容:
题目:《我心中的李白意象》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李白诗歌,分析其中至少三个意象,并阐述这些意象如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字数:500字以上
提交方式:电子版文档,提交至班级群文件共享。
作业步骤:
第一步:选择诗歌。学生可以从李白的任何一首诗中选择,但要保证诗歌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