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doc

发布:2018-03-02约4.4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摘 要]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其今后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影响,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寻求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102 — 02 一位哲学家搭乘一个渔夫的小船过河,行船时,哲学家问渔夫:“你懂得数学吗?”“不懂。”哲学家又问:“你懂得物理吗?”“不懂。”哲学家再问:“你懂得化学吗?”“不懂。”哲学家叹息道:“真遗憾!这样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小船被掀翻了,渔夫和哲学家都掉进了水里,渔夫向哲学家喊道:“先生,你会游泳吗?”“不会。”渔夫遗憾地说:“那么你就要失去整个的生命了。”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缺乏基本适应和生存能力的人,即使懂得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在人生长河中生存下来。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时,缺乏基本社会适应能力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涵义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调整自己融入社会生活,并利用环境、创造条件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学生应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大学生要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 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一方面,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的最佳时期是大学四年,只有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完善的个性,大学生才能在走向社会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是完整的,否则多少会存在缺陷,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不可忽视的功效。 2.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存在的“社会适应综合症”现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具有“社会适应综合症”的个体,不仅在人格上表现出较严重的依赖性,缺乏自信和创造力,而且在行为上总是担心自己不够成熟,害怕承担责任,总希望依靠别人的决定行事,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使其遇到问题时能沉着冷静对待,独立作出判断后处理问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学习社会知识、行为规范、技能和社会各种思想观念,以成为社会成员过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包含学习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其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并始终贯穿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1〕 4.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伴随着社会化过程而发展的,社会化程度越高,需要层次和水平就越高。因此,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自我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面临的障碍 (一)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在大学生社会适应遇到障碍时能够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并按照合理的社会规范教育他们,那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将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家庭采取放纵的态度,那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家庭具有为大学生提供生存基础和向大学生灌输社会规范、价值观的双重职能,所以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学校教育的缺失 目前大多数高校旨在培养知识面广、专业知识牢固和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却忽略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当大学生没有真正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时,迈向社会会面临众多困境,如人际交往困境等。高校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过程中不仅起着培养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所以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3.同辈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与他们年龄相似或地位相似的人,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影响是在无意中进行的,但就是在同辈群体不知不觉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在同辈群体中能够获得他们想象中的地位、社会交往权力和安全感,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是平等密切的。因此,同辈群体也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大众传媒的影响 电视、电影、报纸、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是大学生接受社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