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测量学为重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2测量学(计算题一定要明白,数字肯定要改)
1.水准面:设想有一个静止的海平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的一个闭合曲面。
2.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有无数多个,将其中一个与平均海平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南北方向为纵轴x轴,向北(上)为﹢,东西方向为横轴Y,向东为﹢。
3.现阶段高程基准是从1985年以后实行的。
4.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锤距离,成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5.高差:地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为高差。
6.地物是在测量中将地球表面上天然和人工形成的各种固定物。
7.地貌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8.地物和地貌合称地形。
9.测量的基本原则:布局上由整体到个体;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测量精度由高级到低级。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高差测量
10.水准原理:高程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11.水准仪的构造: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12.视准轴:当十字丝的交点瞄准到目标上的某一点时,该目标点即在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上,这条线称为视准轴。
13.水准管轴:通过水准管内表面的中点作圆弧的纵向切线成为水准管轴。
14.圆水准器轴:通过圆弧顶点与球心的连线成为圆水准器轴。
15.水准仪的使用:架设仪器、粗略整平、照准水准尺、读数。
16.水准路线分为: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17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测段编号
点名
距离L km
测站数
n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v)m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H) 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
BM1
1.6
+5.331
-0.008
+5.323
204.286
已知
1
A
209.609
2.1
+1.813
-0.011
+1.802
2
B
211.411
1.7
-4.244
-0.008
-4.252
3
C
207.159
2.0
+1.430
-0.010
+1.420
4
BM2
208.579
已知
7.4
+4.330
-0.037
+4.239
∑
辅助计算
=+37㎜ ∑L=7.4㏎ -∑L=-5㎜/㏎ 容=±40=±109㎜
=∑h测 - ∑h理 =+4.330-(HBM2-HBM1)=4.330-(208.579-204.286)
改正数v=×= -
改正后的高差=实测高差+改正数 看懂上图
18.水准仪满足的条件: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十字丝横丝垂直与竖轴、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19.水准测量的误差: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
20.水平角:地面上从一点出发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
测回法观测记录表(会填表)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度数
半测回角值
一个测回法角值
备注
O
左
A
00 03 06
B-A=74 32 06
74 32 00
=左右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
B
74 35 12
右
A
180 03 30
B-A=74 31 54
B
254 35 24
21.竖直角: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22.竖直角观测的计算方法:
23.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会填表)
测站
目标
盘位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指标差
一测回竖直角
备注
O
A
左L
59 29 48
+30°30′ 12″=90°-L
①
-12
②-①
+30 30 00
和②的平均值
右R
300 29 48
R-270°=+30 29 48
②
B
左L
93 18 40
90°-L = -3 18 40
③
-13
④-③
- 3 18 53
③和④的平均值
右R
266 40 54
-3 19 06= R-270°
④
24. 经纬仪满足的条件: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的竖轴、十字丝竖丝垂直于仪器的横轴、望远镜的视准轴垂直于仪器的横轴、仪器的横轴垂直于仪器的竖轴。
25.常见的距离测量方法有:钢尺测量、视距测量、光电测量。
26. 直线定线是用花杆将已知直线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
27.视线倾斜公式:
28. 直线定向是确定一条直线方向的工作。
29.罗盘仪由望远镜、罗盘盒、基座三部分组成。
30.全站仪:是由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数据处理系统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
31. 真误差是观测值与真值的差值。
3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仪器设备、观测者、外界环境。
3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观测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说明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称为系统误差。
34.偶然误差:从总体上看,误差的取值范围、大小和符号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类误差成为偶然误差。
35. 偶然误差性质?①单峰性,②对称性,③偶然性,④补偿性
36.中误差:在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