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研究-财务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研究-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研究
文/石雅君
【摘要】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机构的科学设置对财务管理以及整个企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求构建比较理想的财务管理机构模式。
关键词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中小型企业
【作者简介】石雅君,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财务管理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理顺公司内部各机构之间的组织关系、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机构、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组织机构设置不清晰、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不严密等诸多问题,财务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财务管理机构运行效率低下,严重束缚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设置财务管理机构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机构和岗位作为企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与企业目标的推进息息相关,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是有助于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方便投资者对企业重大财务问题决策;二是有助于企业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三是有助于实践中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的相互监督。
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配置组织要素,使企业运行得更有效率。企业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适合实际原则
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应符合企业组织形式的现状,防止“一刀切”现象的发生。大型企业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等财务活动复杂的企业,应根据需要设置独立财务管理机构;而财务活动相对简单的中小型企业,可以继续采取财务会计合一的机构设置模式。
(二) 权责利均衡原则
财务管理能否达到目的,与权责利关系处理密切相关。给予财务管理机构的权限大而承担的责任小,就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反之,给予的权限小而承担的责任大,则不利于调动财务管理机构的积极性,因此权责应是对称的、均衡的。同样,责任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也应是对称的、均衡的。
(三) 成本效益原则
机构的设置必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就需要企业权衡利弊。只有当机构设置带来的效益能够弥补其所付出的成本时,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才是可行的。
(四) 系统配合原则
企业组织机构是一个系统,具有集合性、关联性、功能性和层次性等特征,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时,应进行系统分析,使财务管理机构与相关机构特别是会计机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企业管理系统任务。
(五) 因事设岗原则
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时,一定要结合工作任务来设定工作岗位和分工,力求机构数量合适、分工合理、任务明确,设立的处、科、室或其他部门一定要有足够和相对独立的工作内容。
(六) 相对稳定原则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宜变化过频,要有相对稳定性,这样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工作目标的长期性。同时,在研究确定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任务、工作性质时要有长远考虑,避免出现未来发展中机构设置与企业发展的不相适应性。
(七)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有效管理幅度是指一名财务管理人员直接有效地管理下属的人数。由于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其管理幅度也有一定限度,因此,在组织机构层次设计上及机构内部人员确定上要充分考虑这一原则。
(八) 国际惯例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在考虑我国企业现状的同时,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尽量符合国际惯例,以更利于与国际经济接轨。
三、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影响因素
(一) 企业的业务能力及经营状况
进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期的发展能力。良性健康发展的企业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应相对全面,财务管理与会计机构尽量分开设置。对于经营状况一般、业务拓展能力比较弱的企业,则可以适当简化财务管理机构,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合并到一个部门,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业务的开展上。
(二) 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应当与企业规模相适应。若一个企业规模较小,只有十几名员工,若分设几个部门去进行财务工作,就会带来较高的人力成本。同样,有些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将财务部门压缩,由一两个人承担本应是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表面看来节约了人力成本,实际上却有可能由于工作任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