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发布:2017-10-05约2.0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西九江332000) 王礼彬 聂鹰 沈国生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疼痛治疗领域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所支配区域的各种疾病,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也有明显的作用,我科应用星状神经节配伍曲安奈德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60例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2岁之间,病程为4个月~12年。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A、B三组,每组均为30例。 方法:以上二组治疗期间避免接触过敏原,采用SGB治疗.取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阻滞,行左右双侧SGB,每天1次的方法,其中左右SGB间隔1h,每例患者行SGB治疗15天。方法:患者平卧,肩下垫薄枕,口微张,选择胸锁关节上3cm,正中外侧1.5cm为穿刺点,操作者站于穿刺侧,用左手食指按压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用力向下弯曲,使指尖方向与患者的矢状面平行,将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皆讴向外侧,把气管推向内侧,在指尖下可触及较大的横突前结节,既是横突前结节,指腹下可触及颈总动脉的搏动,手指固定不动,右手持5号固定针头连接装好局麻药的注射器,沿甲缘经皮肤垂直进针2-3cm,触及骨质,表明针尖己触及颈横突前结节,回描无血,无液,无气,退针0.2-0.5cm再回抽无血,无气,无液,固定针头,泞入配好的液体,拔除穿刺针,压迫3-5分钟,观察20-30分钟,未见不良反应,方可离开医院,A组:每次每侧阻滞用药1%利多卡因8ml+曲安奈德2.5mg混和液注射,B组:每次每侧阻滞用药1%利多卡因8ml,不配伍其他用药。 观察:治疗期间观察穿刺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法(VAS评分),即出示10era标尺,0端表示无疼痛,10端表示疼痛难忍,实验者在其另一面读取数值。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1)显效: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症状消失。其他相关伴发病,如哮喘、结膜炎症状减轻或消失。(2)有效: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阳性症状中一半以上消退或全部减轻,其他相关伴发病症状无变化或减轻。(3)无效: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症状同其他相关伴发病无变化。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A,B两组性别与年龄无统计学意义,A组效果显著与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B组无效果者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一,A组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在1周、2周后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二;A、B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短时表现血肿,局麻药毒性反应,声音嘶哑等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 表一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例 A组 30 14# 13 3△ 27* B组 30 6# 14 10△ 20* A组与B组比较#P0.05,△P0.05,*P0.05 表二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例数 气胸 血肿 局麻药毒性 声音嘶哑 椎动脉阻滞 疼痛 A组 30 0 0 1 5 0 2* B组 30 0 1 0 6 0 9* A组与B组比较*P0.05 讨 论 过敏性鼻炎是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产生鼻粘膜炎症,主要表现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鼻部症状;且该病常易伴发哮喘及鼻窦炎,眼结膜炎等,最新资料显示其全球发病率较高,非特异性鼻粘膜高反应性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特征,即鼻粘膜对正常刺激反应增加,引起喷嚏、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加,目前的治疗原则是建立于对症治疗和治疗粘膜炎症反应相结合的基础上。 SGB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针对鼻过敏症患者,下鼻甲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低.鼻粘膜中13受体的功能减低,这可能是组胺作用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有改变,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同时有利于改善过敏性鼻炎病人共存的哮喘或鼻窦炎、结膜炎症状。过敏性鼻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鼻的高反应性,并明显减轻鼻粘膜部炎症。通过本组临床实践证实,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有效治疗,并且如果适当配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都可显著提高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其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减轻局部无菌性炎症,修复损伤,并促进局部疼痛因子分解代谢,阻断疼痛循环有关。 横突前结节注射阻滞星状神经节体表标志清楚,用手指在环状软骨水平按压即可触及,进针方向固定,穿刺容易,成功率高。但要注意:①严禁双侧同时阻滞,②注药前要进行反复的回抽试验,确认无血,无液,无气后才能注药,⑧注药时要和病人进行简单的对话,注意患者的意识,④注药后要密确观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