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形势与政策
印度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
_____中印关系的背后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印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印在地理边境问题上有历史遗留的争议,这一争议曾引起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一仗打完之后,印度的大国梦被打碎了。自1967年以来,中印边界没有发射过一粒子弹,近50年以来相当和平。
1980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相差仅一美元,而且是印度比我们多一美元。30年后印度是1300多美元,中国已经到了5500多美元,而且GDP总量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种逐渐拉大的差距,使印度进入对中国的战略焦虑期。
与此同时,印度也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重要棋子。美国现在正从全球实力的顶峰往下走,被迫进行全球战略收缩。美国人想保住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过去是用“水涨船高”的办法,即你强我比你还强,现在则是用“水落石出”的办法,就是更多地使用“巧实力”来挑拨其他大国之间的冲突,要这些国家之间彼此消耗,其他大国的实力消耗下去,美国的第一大国地位就保住了。而在亚洲,能够消耗中国实力的大国只有日本和印度。美国在设计亚洲政策和制定针对中国的政策时,总是把印度放在前面,因为印度相当于他们的拐杖或者桥头堡,最终目标还是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缺资源,由此导致潜在的冲突根源,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利用来对付我们这个世界第一资源消费大国。如果处理得不好,亚洲很多国家将来都会站到我们的对面,成为消耗我们的因素。
中略
石油技术革命正在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印关系的可行战。如果是以市场来分配资源,那么中国可以去市场买,但到了资源瓶颈收紧的时候,恐怕就不完全是市场分配资源了,而是依靠地缘政治关系和控制能力来调节资源的分配,这种情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
20年前,当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引起世人注目时,美国的印度问题专家科亨在其著作中指出人们对印度的看法还存在分歧:“世界对印度的看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分析家认为印度会是(或已是)一个‘大国’,……另一类分析家的看法则完全不同。”[1]然而到21世纪初,对印度发展持怀疑态度的人已经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把印度看作是IT产业的佼佼者,而且从整体上将其列入新兴大国的行列。科亨以“印度正在崛起”为名撰文指出,“印度看来已经准备好在世界领导性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印度需要像一个大国那样行事,美国也需要认识印度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在2005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美国在全球经济霸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位置上的竞争者。”不仅如此,中国与印度还抱有“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雄心”[3]。中国学者马加力则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印度的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至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4]此外,日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