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5_贸易条件[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贸易条件 §1 贸易条件的涵义 一、贸易条件的概念 贸易条件: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两种表示法: 物物交换,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 价格,一国的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现实生活中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亦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 二、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NBTT),: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Px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为: T=(Px/Pm)×100 若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换回了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口,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若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恶化。可见,贸易条件的实质是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例如,假定1980年为基准年,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也是100。1990年底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那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则为: 注意: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有效性通常只局限于不发生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一定时期之内. 它是用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单位商品的贸易利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即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不能表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总量(这是无法计算的)。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反映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它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并不必定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这还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可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如果只是考察贸易条件与一国的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的关系,那就是分析单项要素贸易条件状况;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如果同时考察进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那就是分析双项要素贸易条件状况。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single factor terms of trade)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S=(Px/Pm)×Zx S代表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Zx代表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假定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状况与前例相同,而该国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1990年的130,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 在劳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一国主动地降低商品贸易条件,还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大利益。当然,如果一国商品贸易条件下降的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时,该国的贸易利益就会减少,随着贸易量的扩张,实际收入水平将会下降,出现所谓“贫困化增长”。这时该国就需要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double factor terms of trade):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其计算公式为: D =(Px/Pm)(Zx/Zm)×100 D代表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Zm代表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假定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仍按前例,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1980年到1990年期间从100上升到105,则该国的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Income Terms of Trade ,ITT):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I=(Px/Pm)Qx I代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Qx代表出口量指数。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相同,而该国的出口量指数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1990年的120,则该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为: 初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