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4.学分/学时:[X]学分,[16X]学时(理论教学[12X]学时,实验教学[4X]学时)
5.适用专业:[相关专业]
6.开课部门:[开课院系]
7.先修课程:生物学、化学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理解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2.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生理过程,理解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3.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以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教学
1.绪论(2学时)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体与环境
2.细胞的基本功能(6学时)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概述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3.血液(4学时)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的形态、功能和生成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血型与输血原则
4.血液循环(8学时)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5.呼吸(6学时)
-肺通气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6.消化和吸收(6学时)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
-吸收
7.能量代谢与体温(4学时)
-能量代谢
-体温及其调节
8.尿的生成和排出(6学时)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
-尿的生成过程
-尿生成的调节
-尿液的排放
9.感觉器官(4学时)
-感觉器官概述
-视觉器官
-听觉器官
-前庭蜗器
-其他感觉器官
10.神经系统(10学时)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功能
11.内分泌(6学时)
-内分泌系统概述
-下丘脑与垂体
-甲状腺
-甲状旁腺和钙磷代谢
-肾上腺
-胰岛
-其他内分泌腺
12.生殖(4学时)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生殖过程
实验教学
1.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形态观察(2学时)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观察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
2.血液常规检查(2学时)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血红蛋白测定
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2学时)
-ABO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学时)
-动脉血压的测定
-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生理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讨论法: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或临床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引入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