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菜类蔬菜栽培 .ppt

发布:2015-08-20约8.81千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白菜类蔬菜 白菜类蔬菜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蔬菜,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消费量也很大。白菜类蔬菜包括大白菜[pekinensis (Lour.) Olsson]、小白菜[chinensis (L.) Makino]、甘蓝(B.oleracea L.)、花椰菜(var.botrytis DC.)、芥菜(B.juncea Coss)等。江淮以南小白菜栽培较为普遍,华北、东北以大白菜栽培较普遍。甘蓝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花椰菜主要在南方栽培。 第一节 大白菜栽培 第二节 结球甘蓝栽培 第三节 花椰菜栽培 第一节 大白菜栽培 华北、东北是大白菜的主要栽培区,而小白菜栽培较为普遍。大白菜和小白菜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 大白菜(结球白菜、包心白菜):结球、叶有毛、有叶翅(叶片延伸至叶柄两侧而形成叶翅)、叶子边缘不整齐。 小白菜(不结球白菜、白菜):不结球、叶无毛、无叶翅、叶子边缘整齐。 目前大白菜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稳产”。其主要原因是: 气候条件的变化引起病害发生,可大幅度减产; 栽培技术不良造成减产。其中主要是气候条件影响大。影响大白菜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播种前后20到30天内的降雨量。因为降雨量直接影响温度、湿度,温、湿度的变化又与病害发生与否直接的关系。 一、类型及品种 大白菜亚种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散叶”、“半结球”、“花心”和“结球”等四个变种,即四种类型: 散叶类型(散叶大白菜):这一变种是大白菜的原始类型,叶披张,不形成叶球,以中生叶为产品,其耐寒耐热性均较强。由于不包心,不作为大白菜栽培,它是一些地区大白菜当作小白菜栽培的主要类型。 半结球类型(半结球变种):仅外层顶生叶抱合成叶球,但叶球不充实(结球松),球部宽,顶部开放,呈半结球状态。耐寒性较强,耐热性中等。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河北北部寒冷地区。 花心型(花心变种):结球性比半结球更进一步,叶球比较发达,但球顶不闭合,叶尖向外翻卷呈花心状,属温暖气候型(热菜),耐热性较强。北方多作秋季早熟栽培,不贮藏,供秋季吃。生长期60~80天,如北京翻心白、丹东花心菜、济南小白心等。 结球型(结球变种): 顶芽发达,顶生叶全部抱合,结球坚实,是大白菜的高级进化种,栽培最为普遍。该变种又可分为三个基本生态型: 卵圆型 平头型 直筒型 卵圆型:叶球卵圆形,球形指数(叶高/直径)约为1.5,褶抱,球顶尖锐或钝圆,炸弹型。生长期100~110天,不耐热、不耐旱,对肥水要求严格。主要分布在山东及辽东半岛、江浙沿海。 平头型:叶球倒圆锥形,上大下小,球形指数近于1,叠抱球顶平坦。生长期90~120天。 直筒型:叶球细长圆筒形,球形指数4左右,拧抱。生长期60~90天。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东北地区,适应性广,对肥水和气候要求不严格,分布范围广。 二、环境条件对大白菜各生育阶段对的影响 温度: 大白菜是喜欢冷凉的半耐寒性植物,最适温度为15~22℃。因此在栽培时将功能叶(莲座叶)生长期至结球期安排在15~22℃的时期。由于幼苗对温度适应能力强,把幼苗期放在高温期,用小苗来适应高温,一般旬平均温度﹤24℃为好。结球期要求低温,一般把结球期安排在凉爽且日温差较大的时期,有利于营养积累与按时花芽分化,但不能低于-3℃,否则易产生冻害。 光照: 大白菜对光照的要求,不太严格,整个生长期的光是足够的,秋天睛天多,光照好,光补偿点为750~1500lux,光饱合点为40000~ 47000lux,品种较低,杂种较高。主要问题是群体密度问题,特别是在莲座期,如果密度大,会造成相互遮荫,消光程度大。 水分 白菜根系浅,叶面积大,蒸发量大,所以需大量的水分。需水的严格时期是发芽期和幼苗期,如果这时的土壤含水量<15%,降水量<100mm,温度>30℃,就会产生生理矮化,病毒病严重,会造成明显减产。所以这段时间通过灌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对白菜的产量形成有绝对的影响。莲座期,既需要水分,又要控制水分(蹲苗),在不徒长的情况下,保证水分供应。结球期需水量最大,是灌溉的重点时期。 营养: 大白菜形成产量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比例为N:P:K=2:1:3,亩产10000kg,大白菜吸纯氮18.8kg,纯磷9.5kg,纯钾29.1kg。大白菜需氮肥较多是其营养特点,栽培中应以氮肥为主,一般苗期吸收5%,莲座期吸收30%,结球期吸收65%。 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品种的生长期不能超过当地所能提供的生长期。 ②苗期高温干旱会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③莲座期低温潮湿会导致霜霉病的发生。 ④结球期会导致幼苗性软腐病的发生。 三、秋白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二)适期播种 (三)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