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乡二中申报高效课堂先进集体汇报材料【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申报高效课堂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河南省滑县大寨乡第二初级中学
一、学校现状:
滑县大寨乡二中,创办于1970年,1990年规划为乡布点中学,占地20010平方米。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地处滑县濮阳交界处-大寨乡汴村,校舍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现有10个教学班,467名在校生。
二、课改背景:
长期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寨乡二中课堂教学早已形成教师苦讲,学生苦学,致使形成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低下,辍学率居高不下的恶性循环,2009年课改前生源已严重不足,学生已不足300人,大寨乡二中面临初中布点撤并的危险。
课改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1年8月):远学永威,近学滑县三职高,颠覆课堂传统教学模式,还原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邱刚林校长主持工作后,先后组织教师两下滑县三职高、四下永威参观学习课改经验,回来后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领导小组,并制定与晋级、评优评先等挂钩的课改积分制度,加强课改工作领导和确保教师的参与课改的积极性。经过两年的课改学习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课堂上学生由消极听讲逐渐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化,课堂实效显著提高,教学成绩明显进步,老师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由质疑课改开始接受,学生也慢慢养成了“先紧张自学,后听老师精讲,再及时训练”的学习习惯。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3年8月):学习、借鉴杜郎口模式并付诸实践,将课堂上突出“以学知识”为主要特征向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为主要特征转变,注重创设素质教育的课堂。
经过两年的课改学习和实践,使我校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同时也反思到这种洋思模式的不足:学生仍是以苦学知识为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没有得到重视,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我校又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回来后马上组织进行实践:优化组织,改进制度,每间教室内三面都装上了黑板,变学生“插秧式”传统座法为学生“学习小组”对座法。每周定期组织教师看杜郎口课堂视频进行提升学习,并通过教师赛课和课改组查课及推门听课,促进教师全员提高。通过学生分班看杜郎口课堂视频和强化小组长培训等措施,大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信心和能力。
第三阶段(2013年9月-至今)坚持走课改不断改进和创新之路:我校现以借鉴多种课改模式精华,并结合我校实情已创新出我校特色的“四课四环节快
乐生态课堂模式,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
四年多的课改实践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铁理:完全照搬别校的课改模式,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是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的,因此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校之长,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创新。我校通过多年的课改学习、实践、改进,现已融合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多种课改模式的精华,并结合我校实情,改进创新出我校特色的“四课四环节”快乐生态课堂模式。我们清醒的知道:这个模式只是个课改的雏形,若离开了不断后续的实践、反思和改进,那她必会夭折。因此我校每天通过召开教师课改反思会和课改反馈栏,使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经验得到及时分享,不足得到改进;通过学生课改反馈栏,使学生思想和能力得到引领提高,使学校及时了解课堂学生的心声;通过召开课改组每周定期的课改专题会,进行及时反思改进课改工作。
四、课改措施:
(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要想课改取得突破,首先得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课改名校的经验。所以我校先去两次滑县三职高学习课改,后四次去永威学校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又组织教师三次去杜郎口学习“三三六”模式,又邀请杜郎口教师来我校传经送宝: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现场作课及课改困惑的诊断与解答。通过多次课改名校的学习和深入实践,我校的教师思想得到了一次次震撼,教学理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二)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并制定与晋级、评优评先等挂钩的课改积分制度,加强课改工作领导和确保教师的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要想课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关键是建立一个注重实效的课改领导组织。故我校学习回来,就立即建立了由校长、业务主任、各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改工作的安排、检查、反馈、研发等工作。
要想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且能触动教师根本利益的制度。故我校先由课改领导小组拟定与教师晋级、评优评先等挂钩的课改积分制度草案,再召开班子会研讨,后交教代会讨论通过,最后在教师会上宣布执行。因为课改积分制度与教师的根本利益-晋级、评优评先挂钩,所以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