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人与制度之间-腐败发生机制的政治逻辑.pdf

发布:2017-09-21约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书 评 在人与制度之间 腐败发生机制的政治逻辑 郑长忠 过勇 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共 页 从本质上来说所谓政治是指公共权力创造有序公共生活的过 程 因此公共权力是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素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都 围绕着公共权力而展开 这就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中公共权力必须 具备公共性即必须为创造优良公共生活和增进人民福利服务 然 而公共权力运行必须落实到人格化的个体或集体身上的事实客观 上增加了公共权力在现实运行中保证其公共性的风险 因为作为掌 握公共权力的具体的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的 公共性身份二是作为自然人的私人性身份 上述两重身份在公共 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彼此冲突或相互影响的可能其中一个典型 的表现就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腐败 究其根本掌握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腐败使公 共权力的公共性在现实中发生了扭曲从而损害了人民大众的整体 福利 这就是为什么腐败会导致政府或执政党的合法性下降的根本 原因 由于腐败将削弱政权的合法性严重的话甚至还将导致政权 的崩溃因此从古至今绝大部分统治者都将反对腐败作为维护政 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样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也十分重视 反腐败工作 总的来说执政党反腐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诉求一是 郑长忠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公共行政评论 年第 期 书 评 保持自身的纯洁性提升组织肌体的健康度二是高举反腐旗帜并树 立廉洁形象增强民众的信任度 在革命时期反腐是为了革命成功 从而获得执政在执政时期反腐是为了巩固执政基础从而实现可持 续执政 因此不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执政年代对于执政党来说反 腐败都是围绕着执政目的而展开的 纵观建国以来反腐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当长的时期 都将腐败现象主要归于党风问题因此反腐败工作力度也主要放在 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教育和惩处上 如在建国前夕的 年 月在对中央马列学院学员的讲话中就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可能出现 的腐败现象以及反腐工作对策问题刘少奇同志提到 得了天下 要能守住不容易 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了天 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败 他们这种担心是有点理由 在中国这 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 胜利 后一定会有些人腐败官僚化 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 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 刘少奇 对马列学院第 一班学员的讲话转引自王关兴陈挥 因此从建国之后 主要是以集中整风和日常监督为主要途径以道德教育和查处案件 为主要内容来推进反腐工作 如果说优良政治生活需要同时发挥人 与制度两大要素作用才能实现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在反腐败 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只是注重在人的要素上下功夫而忽视 了制度要素直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才逐渐意识到制度建设对反 腐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只要在人这一要素上下功夫即可抑 制住腐败的蔓延而改革开放之后却必须在人与制度两方面共同下 功夫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 我个人认为过勇的 经济转轨制度与 腐败 一书所揭示的腐败发生机制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 以该模型为基本视角可以对上述问题从学理上予以回答 该书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个包括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 制度约束三个维度的腐败成因分析框架 具体如下 公共行政评论 年第 期 在人与制度之间 腐败动机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动因 人是有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