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4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会长期保存火种 B.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使用打制石器 D.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如下图中①②两处区域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粟、稻 B.粟、小麦 C.小麦、玉米 D.玉米、粟
3.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发掘出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表明中国()
A.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 B.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
C.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 D.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
4.“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夏朝时,天下一家亲 B.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人以天下为家 D.夏朝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5.春秋时代,贵族间攻伐、僭越之事屡有发生,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势力弱小 C.私学的兴起 D.思想学术繁荣
6.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战国时期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A.盘庚 B.齐桓公 C.勾践 D.李冰
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诸侯争霸 B.走向统一 C.战争频繁 D.国家消亡
8.《老子》中的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意指不可搅动太繁,否则鱼肉易碎,治国也不可政令繁苛多变。该名言体现了老子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仁政治国 D.无为而治
9.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艺和科技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B.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他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C.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4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并一直被后来的中医沿用
D.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青铜编钟是曾侯乙墓编钟
10.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11.以下措施共同反映了秦始皇重视()
地区
措施
东南
迁民至岭南,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
北方
巡视北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西南
派使节到西南夷,加强联系,设置郡县
A.边疆治理 B.经济发展 C.制度创新 D.工程兴修
12.据记载,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这说明秦朝()
A.以民为本 B.徭役繁重 C.思想专制 D.刑罚严苛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36分,其中其中13题15分,14题10分,15题11分)
13.某班同学正在开展“史前人类文明”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
【适应自然的能力】
材料一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产生原始农业】
材料二中国的原始农业产生于约1万年前。人类栽培的谷物有粟、稻、黍、稷、麦等;种植的蔬菜有芥菜、白菜或油菜等;作为纺织原料的作物有大麻及苎麻;驯养的家畜有狗、猪、羊、牛、马、鸡等,还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制造石、木、骨、蚌质的农具,其种类有整地农具耒、耜、铲、锄、犁,收割农具有刀、镰,加工农具有磨盘等。
【开始定居生活】
材料三见下图
【结成部落联盟】
材料四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形成华夏民族】
材料五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