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干旱区地理杂志简介及论文范文赏析.PDF

发布:2017-08-10约5.0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 干旱区地理杂志简介及论文范文赏析 干旱区地理 期刊的刊载范围具体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全球变化、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 环境变化、气候、气象、植物生态与植物地理以 及植被恢复、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干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 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 的相互作用,特 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干旱区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 与区域发展,并反映干旱区地理 学的研究成果,干旱区研究报道、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干旱区地理学 提供论坛,同时还欢迎对《干旱区地理》发表的文章进行讨论和评论。主要读者 对象:地理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中学教师,以及农、林、牧、水利、气象、地质、工交、贸易、城建、旅游、规划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和国 内外科技工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桂林市土地管理的现状、业务流程、公文流转、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在多源数据库和多个 系统应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元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共享与交换体系的方法和现有OA系统进行集成,详细探讨了 国土资源政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开发手段、关键技术和应用成果。首次提出流程化三段式集中制作模 式进行应用。实践证明,这种集成方法先进、合理、快速的优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成果。 【关键词】土地管理,政务业务,一体化,三段式,集中制作,应用模式 土地部门建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部门的业务工 作及范围不断扩大:完成了城镇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及地籍调查[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编制 及保护区划定、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此外,还完成了大量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违法案件及土地纠纷的查处,新 一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等许多基础性技术工作,为土地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来管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显然,借助现代化的 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完成土地管理的各项任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是必由之路 .原桂林土地局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桂林土地信息系统(以下称GLLIS)。土地信息系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最高形式,亦 是土地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对当前和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系统构成 GLLIS总体构成[1]如图1。系统以MAP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桂林市1:500、1:10000地形图和1:500地籍图、1 :10000详查图以及其他综合信息为核心,构成系统数据库,由接报件窗口办文等11个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协 调,根据权限进行资源共享,能随时提供各部门的业务情况、办件进度等信息,并可随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方 便地查询整个桂林市范围内有关土地方面的各种信息,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全功能土地管理 信息系统也是今后土地科学化管理的方向[2]。 图1GLLIS总体构成 Fig1GLLIStotalcomposing 2系统应用特色 §2.1基础数据库建设 随着桂林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逐步完成,采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数字测图、权属调查,配合GPS、GIS 和网络技术,整合了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库,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地籍数据库和200平方公里的地形数据库[2,3];1 00平方公里的正射影像图和三维建模;9个县、1个市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1000多幅;利用GPS建立了基础、首级 控制网,控制网已经覆盖200多平方公里,为“数字桂林”奠定了基础。 §2.2多源数据和多个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 完成了城镇地籍、土地利用(详查)、建设用地、窗口办公、土地监察、综合查询等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100 M光纤连接城区机关大楼和服务大楼,通过VPDN/VPN虚拟专网方式连接市局和分局、县局,由接入商和市局的服务 器做两次认证,并通过防火墙和外网隔离,在该网络的基础上,应用C/S模式(局域网上)和B/S模式(广域网上)通 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实现窗口式限时办公、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公开查询等功能。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技术,实现了市局与各分局、县局之间空间数据的分布式管理,以及行政数据的实时更新,确保了两级数据的一致性 中国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