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应急处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即外伤事件),有可能被HIV感染的事件,而外伤事件需按应急程序处理。
组织管理:成立我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专家小组:
小组组长:黄德嘉
小组成员:雷秉钧、毛庆、成翼娟、刘自贵、吕晓菊、冯萍、何春凤、何庆
秘书:陈敏、尹维佳、舒明蓉、王志芬
职责: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对外伤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实施。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一)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迄今未见有因接触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传染艾滋病的报道,因此,防护重点是避免与血液和体液(针对艾滋病主要指各种腔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和浆膜腔积液)的直接接触。
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
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护理、操作或手术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其它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在操作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必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建议医务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参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伤事件。
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
实验室应经常保持清洁,工作台面溅有标本液时,应立即消毒。
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防止头发接触标本或培养物,手上有伤口时应戴手套。
标本的采集、接收时不能污染容器的外部,运送过程中防止破碎和外溢以防交叉感染。
尽量少用注射器针头和其他锐利或机械吸取器,必须使用时,应注意防护意外刺割伤。
工作完毕应彻底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外伤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分两类
(一)I类:职业暴露明确为HIV感染者或病人时发生的针刺伤或其他外伤的
应急处理:
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后用0.5%碘伏或艾利克消毒,并包扎伤口。
同时报告感染管理科(下班时间或节假日报告医院总值班),由感染管理科报告医教部、护理部和保健科,同时通知急诊科开启应急药箱。
预防用药方案: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即:齐多夫定300mg bid +拉米夫定150mg bid,或双汰芝1#bid,连续使用4周。预防用药最好在受伤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应急药箱的存放地和开启:应急药箱内放有针对预防艾滋病的上述药物,此药箱存放于急诊科,由专人负责(如住院总)。其开启必须征得感染管理科的同意。
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外伤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和损伤的情况等;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作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和协调相关工作。
预防保健科:准备应急药箱、HIV 检测、随访并对医务人员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药物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等进行登记;HIV检测的时限:用药前或用药当日、用药后1月追查HIV抗体(包括初筛阳性者做确证试验),如事件发生后经过6个月观察,复查HIV抗体阴性基本可以排除HIV的感染。
(二)II类:职业暴露于一般病人时发生针刺伤或其他外伤时的处理建议:
不需报告;局部处理方法同I类1。
立即对病人抽取血液查HIV抗体,若为阳性者送CDC查HIV抗体确证试验同时按I类程序报告和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外伤事件应急处理程序(见下页图示):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外伤事件应急处理登记表: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外伤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图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针刺伤或其他外伤
2004-6-14急诊科保健科阴性阴性阳性治疗随访终止阴性阳性病人HIV抗体初筛暴露于普通病人暴露于HIV阳性病人登记、消毒隔离指导,方案的实施暴露受伤服药1月后追踪HIV检测 检测报告开启应急药箱阴性再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