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2章-无线通信概述祥解.ppt

发布:2016-10-31约1.55万字共10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线通信系统 主讲教师:马卓 zma@mail.xidian.edu.cn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 T. S. Rappaport 著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2e”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 参考书(1) 1. 李建东 等编著 《移动通信(修订版)》 已出至第4版 2. K. Pahlavan 等著 “Principles of Wireless Networks: A Unified Approach” 《无线网络通信原理与应用》(中译本书名)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 就所选教材而言,主要讲解以下各章:第1章(无线通信系统概述)、第3章(蜂窝的概念)、第4章(大尺度路径损耗)、第5章(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第6章(移动无线电中的调制技术)、第7章(均衡、分集和信道编码)、第9章(无线通信多址接入技术) 注:第6章中模拟调制不讲;第7章中编码和均衡简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2) 概括起来说,本课程主要要求大家通过学 习掌握以蜂窝系统为主的无线移动通信系 统的基础知识。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蜂窝系统设计原理(Ch3); 2)无线移动信道(Ch4、Ch5); 3)用于移动通信的数字调制技术和抗多径、 抗衰落技术(Ch6、Ch7); 4)多址技术(Ch9)。 从通信分层的观念看课程要求 本课程主要关注基站(BS)和移动台(MS )之间空中接口(GSM中,这个接口称作Um接口)的物理层:第4、5章讨论物理层的传输媒质;第6、7章讨论传输技术。同时也从系统(或网络)的角度对其它层作必要的介绍:第3章讨论蜂窝网络原理、信道分配策略、切换等问题;第9章介绍多址技术。 蜂窝网络的构成(第2代) 重要名词: 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如手机。 BS(Base Station):基站。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 有基础设施的集中式无线网络 蜂窝系统属于有基础设施(如基站)的网络。任意两个网内用户(或者网内用户和有线网用户)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基站(BS)“中转”,这一点和一般的点对点无线通信(如,无线对讲机)是不同的。 提纲 一、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 二、无线通信的特点 三、无线电波频段的划分 四、无线通信系统的分类 五、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六、不同无线通信应用的不同需求 七、标准化蜂窝系统简介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起步 无线通信始于1897年马可尼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进行的无线电报通信的演示。1901年12月,在英国与纽芬兰之间(三千五百四十公里),实现横过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使无线电达到实用阶段。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探索 20世纪40年代,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其代表是 美国底特律市警察实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特点是专用系统,工作频率较低。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公共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开始问世。1946年,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移动电话系统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市投入使用。其特点是非蜂窝系统,只有六个信道. 发生了什么?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酝酿 20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的概念,即把整个覆盖范围划分成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复用整个频带的一部分以提高频率利用率。 模拟蜂窝系统:1979年,第一个具有大的覆盖范围和自动交换功能的系统由爱立信公司推出,并建立北欧移动电话系统(NMT)。后来美国也建立了AMPS系统。其特点是使用模拟调制,蜂窝网。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爆发 数字蜂窝系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入商用。代表系统有:GSM,USDC(IS-136)等。特点是用数字调制,语音编码和时分多址代替模拟调制和频分多址。 地区 西欧 美国 日本 普及率(04年)80% 50% 70% 截至2008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6.41亿户,普及率接近50%,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演进 第三代移动通信:全球化标准。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三个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中国的TD-SCDMA,此外802.16e标准也被批准为3G标准之一,我国与2009年开始部署3G系统。 无线局域网(WLAN):802.11系列标准。 LTE:长期演进。 无线通信的特点(1) 1. 无线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因而允许通信中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其位置不受束缚,这是无线通信最大的优势。然而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传播因素的影响,造成接收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