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doc

发布:2017-02-05约4.9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工质量检测与事故处理》课程项目作业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论文 学生姓名 张 宪 嘉 学 号 2013170211 班  级 建筑132班 指导教师 王 忠 辉 成 绩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2015年 12 月 28 日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任务 一、设计题目 1、论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地面工程。 3、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性质鉴别及处理。 4、屋面防水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二、论文内容 1.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2.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3.质量事故加固补强和影响因素。 4.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能力。 5.质量事故加固补强和影响因素。 三、设计要求 1.A4纸打印,字数不少于3000字,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2.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3.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原始资料齐全,写作态度认真,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4.能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体,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基础理论扎实,运用能力强。 四、考核方法 1.能按时完成任务,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具备实践实用性,成绩评为优(90--100)。 2. 能按时完成任务,论点正确,,具备实践实用性,论据基本充分,但论据有缺陷的,成绩评为良(80--89)。 3. 能按时完成任务,论点基本正确,具备实践实用性,论据基本充分,但论据有轻微不合理的,成绩评为中(70--79)。 4. 能按时完成任务,结论有偏差,论据有有轻微不合理成绩评为及格,成绩为及格(60--69)。 5. 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条理混乱,结论不正确,论据不合理成绩评为不及格(59--0)。 6.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成绩不给予评定,作为不及格处理。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邵英秀主编.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余斌主编.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沈克仁主编. 地基与基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能根除,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以下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