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end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省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技术方案
二〇一五年六月
1
2
提 纲
第一部分 划定的工作目标与技术依据
第二部分 划定的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划定的技术方法
第四部分 划定成果验收与备案
第一部分 工作目标与技术依据
工作目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做到规划落实到图斑、保护任务落实到村、实地落实到地块(图斑)、责任落实到农户,通过优质耕地的划入和劣质耕地的划出,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
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及《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版)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 1032-2011)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2008)
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等最新国家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5〕54号)等省级相关文件
4
第一部分 工作目标与技术依据
第二部分 技术路线
5
6
第二部分 技术路线
7
第二部分 技术路线
资料收集与整理
编制和审查划定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及示范区划定
数据检查
成果编制
保护责任落实
永久基本农田及示范区综合评定
8
第三部分 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资料收集与整理
要求:确保基础数据现势性、合法性和逻辑性
9
矢量数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
2012年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数据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和耕地地力调查评价成果数据
标准农田数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据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数据
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和水利部门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成的旱涝保收田
省级及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成果
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六个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等
图件及文档资料
县级、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文本及说明
2012年基本农田划定档案
标准农田资料
土地审计、土地例行督察、卫片检查相关资料
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和建设、验收情况
最新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蔬菜种植基地等其他优质耕地相关资料
拟退耕还林、耕作层严重破坏、土壤严重污染等耕地资料
技术方法-编制划定方案
“保护优先、规划衔接、规范推进、公众参与”
划定方案
5.工作组织
4.划定方法
1.划定背景
2.划定目标
3.划定标准
6.成果组织
10
技术方法-划定方法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详细说明落实划定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内容为:依据工作原则要求,落实“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原则,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包括城市周边、交通沿线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措施,对于应当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而实际未划入、应当划出永久基本农田而实际未划出、应当继续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但未划定、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而实际未划为示范区的,市、县政府提供举证材料并说明原因和依据;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统筹耕地保护、城乡和生态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依法依规有序开展;说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公众参与措施。
11
技术方法-划定范围示意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
2012年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
现有基本农田
12
划出的基本农田
未划为基本农田
的优质耕地
划入
自我核实举证
后不划入
划定的基本农田
划出的基本农田
技术方法-底图制作
规划基本农田数据
13
技术方法-底图制作
2012年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14
技术方法-底图制作
重点为城市(镇)周边、交通沿线全域未划为基本农田的优质耕地
15
技术方法-底图制作
耕地质量等级(农用地分等定级、地力分等定级)
16
技术方法-底图制作
最新卫星遥感影像
17
技术方法-底图制作
遥感影像
耕地质量等级
未划为基本农田优质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
18
技术方法-片块划定
19
永久基本农田片块的定义: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法划定的以村或自然地块为单位的耕地保护区域。
数据转换:根据数据库建设相关要求,对各类数据格式、数学基础等进行检查,对不一致的进行转换。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套合、叠加、转绘中,以土地利用现状成果为依据,进行坐标系等数学基础的转换和空间位置的一致性校核。
界线确定: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划入、划出要求进行自我核实举证并调查确认后,原则上永久基本农田片块边界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边界相一致。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片块的,则在永久基本农田片块层中独立标识。
当永久基本农田界线与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图斑界线重合时,直接提取地类图斑界线作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