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4/29
第三章 核磁共振 (NMR spectroscopy ) NMR与IR、UV均属于吸收光谱
• 核磁共振波谱法
用能量等于E的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磁性核,则 红外吸收光谱源于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低能级上的某些核会被激发到高能级上去,同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源于分子的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高能级上的某些核会放出能量返回低能级,产生
能级间的能量转移,此即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谱源于原子核能级间的跃迁
1
1
2015/4/29
NMR 的发展:
NMR 的理论基础:1924年Pauli W.假设 特定的原子核具有 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R.R. Ernst教授,以表彰他对二维
自旋和磁矩,放入磁场中会产生能级分裂
核磁共振理论及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的贡献
1946年 谱仪频率已从30MHz发展到900MHz 。仪器工作方式从连续
波谱仪发展到脉冲-傅里叶变换谱仪。随着多种脉冲序列的采用,
所得谱图已从一维谱到二维谱、三维谱甚至更高维谱。
1953年,第一台NMR仪器问世
2
2015/4/29
核磁共振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 200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F. Bloch E. M. Purcell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现,医学诊断和生物细胞研究领
The Winner of The Nobel 域的突破性成就
Prize in Physics (1952)
K. Wüthrich
R. R. Ernst
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9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