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债框架事件点评:财政部发布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彰显中国支持可持续发展决心.docx
正文目录
TOC\o1-2\h\z\u出台背景:我国绿色金融不断发展完善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绿色金融是重要工具 4
财政不断支持我国绿色发展 4
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发展 4
框架解读:框架全面清晰,为发行提供制度保障 5
全球GSS债券发行:以绿色债券和欧洲、欧元发行为主体 7
绿债持续活跃,社债显著增长 7
欧洲中心继续彰显,其他地区方兴未艾 8
意义与总结:推动海内外绿债市场高质量发展 9
风险提示 10
图表目录
图1:2020-2024年全球GSS各类债券发行规模(十亿美元) 8
图2:2020-2024年全球GSS各类债券发行比例 8
图3:2020-2024年全球GSS各地区债券发行规模(十亿美元) 8
图4:2020-2024年全球GSS各地区债券发行比例 8
图5:2017-2023年全球GSS债券发行主要货币规模(十亿欧元) 9
图6:2024年全球GSS债券发行主要货币占比(不含人民币) 9
图7:首次发行主权绿债后企业绿债的发行数量大幅提升 9
图8:首次发行主权绿债后企业绿债发行规模大幅提升 9
表1: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关键政策一览表 5
表2:财政部绿色支出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对应关系 5
表3:《框架》规定的示意性环境效益指标(以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项为例) 6
表4:ICMA框架下GSS各类债券定义 7
出台背景:我国绿色金融不断发展完善
事件:2025年2月20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
(以下简称《框架》)。《框架》旨在指导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根据《框架》,绿色主权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央财政预算中的绿色支出,主要目标包括支持气候变化应对、自然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框架》是财政部绿色主权债发行的基石文件,将在推动我国ESG债券市场发展、拓宽我国绿色融资渠道、丰富可持续金融产品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绿色金融是重要工具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是此次框架提出的大背景。自2013年以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政府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将“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的“双碳”目标,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际范围内,我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气候与生态治理。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缔约方,中国一直积极推动协定的全面有效实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提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主张,阐明了治理理念、方向、目标、原则,不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全球生态治理范本。
绿色金融成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助力,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规划了未来5年以及到2035年的绿色金融相关目标,为绿色金融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多个维度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建设意见。在政策的积极助力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不断支持我国绿色发展
财政也从多方发力,在我国绿色化、低碳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资金引导:中央财政将绿色环保、生态低碳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投入。近五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资金约5000亿到6500亿元。五年累计安排支持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资金近3000亿元,年均增长7%。同时,推广竞争性评审,打造高质量生态项目,增强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税收调节:财政部不断健全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为主体的绿色税收体系。通过实施“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环境保护税政策,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政府绿色采购:2024年1月,《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强化财政对美丽中国建设支持力度,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投入规模同建设任务相匹配。政府采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