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本质.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摘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发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深刻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同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出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国情,中国特色
一、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与资本主义的本质截然不同,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少数人拥有,大多数人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而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拒绝付出与工人创造的价值等价的回报,把剩余价值拿进自己的腰包,使得财富不断在资产阶级积累,而大多数人不管在生产中付出多少努力,他们都在资产阶级的控制下不可能积累其财富,所以世代过着清贫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越来越多,而工人的生活却没有很大的改观,资产阶级即使不付出一点劳动,也依然可以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这样极大的不公平使得阶级矛盾加剧,社会变得不稳定,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全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如何付出劳动关系到他们自己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为自己工作,不必为别人劳动,这样就消灭了剥削,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只要他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劳动,就会过上同样的生活。
尽管资本主义社会在现在占强势,但是其本质决定了其不可克服的阶级矛盾,所以当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容忍的地步,就会使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灭亡。因此社会主义本质决定,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发展才会达到人类理想的生活。
二、社会主义发展要立足国情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固守照搬条条框框使得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错误的指导,那样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本身,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不能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会背道而驰,导致亡党亡国。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探索的道路上,许多国家领导人没有根据国情,做出了或左或右错误的判断,导致社会主义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与失败。其中苏联的典型的案例,在列宁领导时期,他根据俄国自身的情况创造性的运用的马克思主义,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在夺取国家政权后,他深刻认识到过渡时期发展的困难性和长期性,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经济发展上来,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采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使国家政权得到巩固,社会初步得到发展;然而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发展采用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斯大林把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应用到战后一般时期的发展中,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轻工业长期落后,过分集中的权力压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机构浮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民主与法治不健全等等。虽然后面几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正确解读世界形势,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国情,其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灾难。苏联的发展过程与最终解体正是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要立足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合理、有效地发展方针战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的真理迅速为我国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然而在一个社会性质复杂,内外矛盾尖锐的大国,机械地照搬外国的理论和经验是不可能解决大量具体问题的,而且难免流于教条化及对马列主义、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正是深刻认识到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足国情解决具体问题,才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不断获得成功,也根据时代的变化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党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指引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大历史使命。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应用,而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丰富与发展;也不是单一片面的理论观点,而是一个全面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确立,强调党的思想建设,人民战争理论和战略战术的制定以及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些都是中国共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