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ppt

发布:2024-05-03约3.8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上呼吸道:鼻、咽、喉、会厌以及邻近的鼻窦、中耳等组织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不同病变部位病原学差别很大要倡导作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而不宜笼统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第2页,共1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因病原原发病原的90%以上是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尚有肺炎支原体、衣原体、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临床诊断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一般为自限性,通常3d~7d~10d治疗(1)重视一般护理、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2)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第3页,共1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鼻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多局限于上呼吸道,多在鼻部,一般1周左右自愈。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组病毒16型是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每10-15年流行一次。副流感病毒:分四型,1-3型最常见。1型称“红细胞吸附性病毒2型”,是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2型称“哮吼型病毒”1型,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可常出现哮喉。呼吸道合胞病毒:分A、B亚型。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1岁以内婴儿约75%左右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致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2岁以后发病率减少,5岁以后仅表现为轻型上感。腺病毒:有49种不同血清型。可致轻重不同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咽结合膜炎、滤泡性结膜炎、可引起肺炎流行。3、7型可引起眼结合膜热,可持续存在上呼吸道腺体中,引起致死性肺炎。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较为多见。病因第4页,共1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肺炎支原体: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婴幼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常见细菌:仅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卡他莫拉菌是鼻咽部常见菌群之一,有时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有增多趋势,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感染。病因第5页,共1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诱发因素患儿本身防御能力低:营养不良、缺乏锻炼、过度疲劳、过敏性体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往往出现严重并发症。环境因素:季节、居住拥挤、大气污染、被动吸烟等病原体种类、毒性、数量所以:加强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与环境卫生对预防上感十分重要。第6页,共1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临床表现(年长儿较轻、婴幼儿重症较多)潜伏期:多2-3天或稍久。轻型:一般情况较好,只有鼻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也可有流泪、轻咳、咽部不适,在3-4天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可轻度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一周左右,婴幼儿常引起呕吐、腹泻,临床上称“胃肠型感冒”。重症:一般情况差,且易累及临近部位,需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高热惊厥多于起病后1-2天发生,很少反复发生。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周,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也可持续存在,有时与阑尾炎症状相似,多因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轻型发热时间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重者高热可达1-2周,偶有长期低热达数周,由于病灶未清除,需较长时间才能痊愈。第7页,共1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临床表现(年长儿较轻、婴幼儿重症较多)体格检查:全面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观察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和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黏膜红肿较重,则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当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上有较大的膜性渗出物或超出扁桃体范围,需认真排除白喉。一般以咽涂片检查细菌,必要时培养。如在急性咽炎时还有出血性皮疹,则必须排除败血症及脑膜炎。血象:发热较高,白细胞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和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等。白细胞持续增高时,一般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有高达15*109左右,但中性粒细胞很少超过75%。白细胞特别高时,要注意细菌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百日咳等。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者应检查血分片中异性淋巴细胞以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第8页,共1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并发症感染自鼻咽部蔓延至临近器官,较为常见的有:急性结膜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