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资源开发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doc

发布:2017-01-10约2.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业资源开发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 (六)认真做好农业开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我局负责编制的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工作正在推进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与“1115” 工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坚持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的原则;坚持整合资金、打造农业园区的原则,对全区各项农业资源的摸底排查,并将数据汇总,编制完成了“土地治理”、“丘陵山区”和“特色基地”三类项目的规划面积和区域布置草表。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丘陵山区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初稿已经基本完成。“十二五”以“苗木花卉、畜禽水产、特色蔬菜”为主导产业,全区将建设各类农业资源开发项目总面积10.5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5万亩。5年内,国家级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建设面积7.5万亩,总投资977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7750万元;省级丘陵山区计划建设面积2.5万亩,投资1.25亿元,其中财政投资3750万元;市级特色基地项目计划建设面积1万亩,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00万元。 (七)积极做好农业开发项目绩效调查工作。 为充分了解和反映我区2009年度国家级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成果,根据市局统一布置,我们对全区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绩效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价。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实地调查,从大量基层数据和文字材料中,去粗取精,形成调查报告1篇。 主要做法 (一)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组织领导。 我局为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局机关干部的工作责任心,调动全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全局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能圆满完成,为全区“三个”文明建设做贡献,我们年初明确了人员分工和责任,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运行,效果良好。 (二)抢抓项目实施,土方超前启动。 为确保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并能按时按质完成今年的项目建设任务,我局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提前启动项目建设,争取全年工作的主动权。根据申报项目情况,各项目实施单位本着“土方先行”原则,不等不靠超前行动,部分项目去年年底前完成了农田整治土方任务。 (三)突出机制创新,加强项目管理。 我区今年在农业开发项目管理机制方面,继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竞争机制。一是实行项目区选择的竞争机制。按照鼓励先进、择优立项的原则,不仅考虑项目本身的“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土方先行”程度,而且注重项目建设在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吸引“三资”投入等方面的作用;二是立足地方特色,按照农业结构调整要求,选择优势项目立项;三是推行土建工程招投标工作。今年土建工程招投标在区级招标中心和市级网站上,向全市公开招投标。通过优选施工单位,缓解项目资金到位迟的矛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四)吸引“三资”投入,加大开发力度。 我区农业综合开发以主导产业为轴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创新机制,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引导扶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开发农业,有力地推进了主导产业的发展,为我区农业综合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基础设施的改善、政策的优惠及相关服务的到位,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显现出强烈的磁铁效应,海内外客商纷纷在我区这块热土上投资兴业。全区全年在近年立项的农业开发项目区内,共落实引资项目19个,引进“三资”6250万元,项目区内一资(财政资金)引“三资”比率为1:2.2。 三、2011年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2011年,我局农业开发总体思路是: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江发展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为中心,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继续坚持“规模开发、高效开发、产业开发、多元开发”的工作思路,实行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建设化,加快丘陵山区和沿滁低洼地开发进程,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创建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和成效,为实现“生态、现代、和谐”的新浦口做贡献。具体工作措施是落实在做好“1234”工作上,即: (一)建设一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完成土地治理总投资800万元,完成土地治理面积1万亩,通过水利、农业、科技推广等措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标杆,对项目区的沟、渠、路、桥、涵、闸、站、农田林网等进行全面配套,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交通循环便利”的高标准农田。 (二)建设二个国家级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3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农户200户,间接带动1000户,直接解决就业250人,间接解决就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