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物理化学十界面现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界面现象
10.1 界面张力
界面:两相的接触面。
五种界面: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界面。(一般常把与气体接触的界面称为表面,气—液界面=液体表面,气—固界面=固体表面。)
界面不是接触两相间的几何平面!界面有一定的厚度,有时又称界面为界面相(层) 。
特征:几个分子厚,结构与性质与两侧体相均不同
比表面积:αs=As/m(单位:㎡·㎏- 1)
对于一定量的物质而言,分散度越高,其表面积就越大,表面效应也就越明显,物质的分散度可用比表面积αs来表示。
与一般体系相比,小颗粒的分散体系有很大的表面积,它对系统性质的影响不可忽略。
1. 表面张力,比表面功及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物质表面层的分子与体相中分子所处的力场是不同的——所有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
表面的分子总是趋向移往内部,力图缩小表面积。液体表面如同一层绷紧了的富有弹性的橡皮膜。
? 称为表面张力: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紧缩力。单位:N/m,
方向:表面(平面、曲面)的切线方向
γ可理解为:增加单位表面时环境所需作的可逆功,称比表面功。 单位:J · m-2。
恒温恒压:
所以:
? 等于恒温、恒压下系统可逆增加单位面积时,吉布斯函数的增加,所以,? 也称为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或比表面能。单位 J · m-2
表面张力、比表面功、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三者的数值 、量纲和符号等同,但物理意义不同,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问题。(1J=1N·m故1J·m-2=1N·m-1,三者单位皆可化成N·m-1)
推论:所有界面——液体表面、固体表面、 液-液界面、 液-固界面等,由于界面层分子受力不对称,都存在界面张力。
2. 不同体系的热力学公式
对一般多组分体系,未考虑相界面面积时:
当体系作表面功时,G 还是面积A的函数
在恒温、恒压、组成不变的情况下,使面积减小或表面张力减小,致系统总界面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表面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3.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①物质的本性:
(1) 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对界面上分子的影响也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界面分子受力不平衡程度就越大,γ越 大。
一般有:γ(金属键) γ(离子键) γ(极性键) γ(非极性键)
(2)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液体的, 固体物质要比液体物质具有更高的表面张力。
(3)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形成液-液界面时,界面层分子所处力场取决于两种液体。所以不同液-液对界面张力不同。
② 温度
T ↑γ↓
③ 压强及其它因素:
通常每增加 1 MPa (约10 大气压)的压强,表面张力约降低 1 mN · m-1 。
10.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
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
一般情况下,水平液面下液体所受压强即为外界压强,
水中的气泡(凹面)及小液滴(凸面),表面是弯曲的。
弯曲液面下的液体不但受到外界压强,还要受到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p 。
圆周界线上表面张力的合力对底面下液体造成额外压力。若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强以p内表示,凸面一侧压强用p外表示,定义附加压强:
Δp = p内-p外
Δp 总是一个正的值,它的方向指向凹面曲率半径的中心
小结:(1)弯曲液面会产生附加压力,水平液面无附加压力;
(2)附加压力产生原因:表面张力不能相互抵消;
(3)附加压力的方向:指向弯曲液面的曲率中心。
弯曲液面附加压强Δp 与液面曲率半径的关系:
因为球缺底部圆周长 2? r1 , 得垂直方向在圆周上合力为:
因为, cos ? = r1/ r ,球缺底面积为?r12,所以弯曲液面对单位水平面上附加压强为:
——拉普斯方拉程
表明弯曲液面附加压强与液体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其中,曲率半径 r ,总取正值,Δp 指向凹面中心,总取正值。
对于气泡(空气中的肥皂泡),其有内外两个气-液界面:
2.毛细管现象
当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弯曲液面时,管内高度≠管外高度,即管内外存在高度差。
总结:(1)水在毛细管中呈凹液面,毛细管内液面上升;
(2)水银在毛细管中呈凸液面,毛细管内液面下降。
R ——— 毛细管的半径;
r ——— 液体的密度;
q ——— 液体与毛细管的接触角;
g ——— 液体的表面张力;
h ——— 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
由上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毛细管越细,液体的密度越小,液体对管壁的润湿越好,即接触角θ越小,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越高。
当液体不能润湿管壁。即θ>90°,cosθ<0时,液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