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名句理解式默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沁园春 长沙》
1、《沁园春 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
3、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沁园春 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气概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8、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9、《劝学》中借助描写“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三、《师说》
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四、《赤壁赋》
1、《赤壁赋》中描写作者驾扁舟行驶江面,像架风飞行而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的语句是: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赤壁赋》中描写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句是: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赤壁赋》中描写夜晚月亮飞升,徘徊星空,江雾茫茫,水天一色的语句是: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赤壁赋》中描写凄婉洞箫之声,使得潜藏的蛟龙也舞动,孤舟的寡妇也伤泣的七句是: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