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战略布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 科学含义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借此机会,我愿重申,在前进道路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坚持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 本 节 提 纲 一、深入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系统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四、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习近平: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反而促进发展 1954年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国务院组织法》、 《人民法院组织法》、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重要法律。 195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逮捕、拘留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957年春夏之交,反右斗争开始了,立法工作停滞下来。一些既有的立法也得不到实施,司法制度不断受到破坏。 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和刘少奇作出了 “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和“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的讲话。 毛泽东: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江青:“公安部、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都是从资本主义国家搬来的,是凌驾于党政之上的官僚机构,几年来一直是同毛主席对抗。”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邓小平:“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78年12月) 邓小平:“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江泽民:“我们这代人没有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的权威,没有邓小平他们这一代人的智慧,我们靠什么来管理国家?靠什么来治国理政?不靠法治不行,不靠依法治国不行。”(1996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1999年宪法修正案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 快速发展期,面对多元利益诉求如何定分止争,促进公平正义?改革深水区,面对多样实践探索如何划定边界,掌握改革航向?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标准(十八大提出)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④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