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概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能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重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内涵及目标要求难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任务及要求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第四节 全面从严治党目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如何形成的?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新在哪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全面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中国经济“答卷”: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63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岁末年初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关注于“三农”问题。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望得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