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8-07约8.0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CON10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经贸、金融、保险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李青、施丹、刘晓惠、孙华妤、董虹、邹亚生、齐天翔、粟勤等 指定教材: 1、(美)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英文原版)R.Pindyck D.Rubinfeld: “Microeconomics”5th. 清华大学出版社 总课时:18周,共54课时 成绩标准:百分制,100分满分,其中平时成绩(以平时作业统计)占20%-30%,考试成绩占80%-70%,考勤中的缺勤为倒扣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市场机制是如何通过需求、供给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了解经济行为者是如何通过对自己最大利益的追求进行消费和生产的决策;同时了解市场机制对解决资源配置的局限性以及政府所相应采取的措施又是如何影响市场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许多的专业课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和工具。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消费者行为与效用论;生产与成本理论;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产量和价格的决定;要素市场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市场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 教学内容提纲: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言 课时:3课时 参阅教材第一章。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微观经济学的应用。 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1.1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社会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 选择(choice)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的矛盾使人类必须面对选择——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1.2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选择的内容: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what?how much?) 如何生产?(by what?) 为谁生产?(for whom?)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选择和选择的变动,即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資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 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1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市场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有效途径 价格机制决定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看不见的手”原理 价格的决定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2.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价格决定理论--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即均衡价格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需求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供给 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总是有效的,通过政府的行为实现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2.3市场与价格 市场的定义、划分和界定 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2.4 微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2.5 流量循环图(图示)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与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均衡(equilibrium)分析 边际(marginal)分析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微观经济学的应用 解释消费者的选择 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 阐述政府政策对市场诸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的复习题。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课时:8课时 参阅教材第二章。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分析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如何说明了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具体内容包括: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分析;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政府进行价格控制的影响等。 1、需求与供给 1.1 需求的基本原理 1.1.1需求的概念 1.1.2影响需求的因素 1.1.3 需求函数 1.1.4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概念上)表现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同 (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不同 1.2 供给的基本原理 1.2.1 供给的概念 1.2.2 影响供给的因素 1.2.3 供给函数 1.2.4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2、均衡价格的决定 2.1 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决定的条件(静态分析)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求解) 2.2 均衡价格的形成 3、均衡价格的变动(比较静态分析) 3.1 需求变动的影响 3.2 供给变动的影响 3.3综合因素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 案例——美国禽蛋价格和大学教育的价格 4、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4.1 需求弹性 4.1.1 需求的价格弹性 概念与计算 弹性系数值的分类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