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色谱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色谱法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2011年4月1日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涂布成一均匀薄层,点样,(密闭的容器中)展开,斑点显色,(与对照物质)比较进行定性定量。 2011年4月1日 薄层色谱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它是将固定相均匀地涂在薄板(如玻璃板)上,依靠毛细作用力或重力,使流动相通过固定相的一种色谱。 2011年4月1日特点:快,需十至几十分钟,同时展开多个试样。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试样限制少。 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分离能力较强。 灵敏度较高。2011年4月1日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吸附色谱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法原理:组分在薄层板上吸附、解吸附、 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 吸附系数不等实现分离。 一般极性强的组分K大,Rf(比移值)小;极性弱的组分 K小,Rf值大。分配薄层色谱法 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吸附剂硅胶:多孔性微粒,表面带有硅醇基,呈弱酸性。 原理:硅醇基(吸附中心)与极性基团形成氢键(吸附性)。 组分与硅醇基形成氢键(被吸附)的能力不同而分离。 应用: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如有机酸酚类、醛类等 硅胶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含水量高,活性级数高,活度低。活化:加热至105℃左右,除去吸附水提高活度。(注意温度不可过高)2011年4月1日吸附薄层色谱的展开剂(流动相)洗脱能力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吸附薄层色谱的展开剂(混合剂) 先用单一溶剂展开,若Rf值太小,则加入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如果Rf值太大,则加入适量极性弱的溶剂(如环己烷、石油醚等),以降低极性。定性参数1比移值(Rf值)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 Rf =L/L0L为原点(origin)至斑点中心的距离,L0为原点至溶剂前沿(solvent front)的距离 与组分及色谱条件有关 实验二 硅胶粘合薄层的活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粘合薄层的制备方法。 2.了解粘合薄层活度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 硅胶粘合薄层活度的测定方法,目前一般都采用Stahl(斯塔尔)活度测定法,以二甲黄、苏丹红G、靛酚蓝各40mg,溶于100ml挥发性溶剂中,滴加于薄层上,用石油醚展开10cm,应不移动,如改用苯展开则应分成三个斑点,其Rf值分别为:二甲黄0.58,苏丹红0.19(?),靛酚蓝0.08,展开时间约为30—40分钟,经本法测定合格的硅胶薄层其活度与柱色谱法所定活度的Ⅱ一Ⅲ级相当。2011年4月1日 三、仪器及试剂1.色谱缸2.二甲黄、苏丹红、靛酚蓝3.硅胶(色谱用)、羧甲基纤维素钠。2011年4月1日 四、操作步骤1.粘合薄层板的铺制: 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0.75g,加入100ml水中加热使溶解,放冷,放置后取14ml,再分次加入硅胶5g,调成糊状后倒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可幌动或转动玻板,使其均匀流布于整块玻板上,而获得均匀的液层。将玻璃平放晾干,然后于110℃活化40分钟,置干燥器中贮存备用。2011年4月1日2.点样: 取羧甲基维纤素硅胶板一块(7.5×15cm)在距板一端l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直线作为起始线,在起始线中点用铅笔作一标记(o),用内径约lmm的平口毛细管点加混合溶液,其直径应为2—3mm。2011年4月1日 将点好的样晾干或吹干后将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石油醚(沸点60—90℃)的色谱缸中,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起始线约10cm处,混合物应不移动,取出硅胶板,待石油醚挥发后,再按同法以苯为展开剂,展开时间约为30—40分钟,取出薄层板立即划出前沿线,待苯挥散,观察斑点的位置, 3.展开 2011年4月1日4 计算比移值(Rf): 干燥后记录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和原点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测量Rf值,判断其活度。 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Rf= 溶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注意:因为同一物质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才具有相同的Rf值,所以在测定时,采用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2011年4月1日 五、注意事项 1.活化后薄层板应贮于干燥器中,以免吸收湿气而降低活性。 2.点样量不宜太多,否则会拖尾分离不好。 3.展开剂苯中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Rf值,故须用于燥的苯和器皿。 4.展开剂不要加得过多,起始线切勿浸入展开剂中2011年4月1日六、思考题1.薄层色谱的铺板要领是什么?2涂层的均匀度对实验有何影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