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与交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医生应评估患者病情,以判断患者: (1)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① 心跳、呼吸停止 ② 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③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2)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 3.转运患者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氧气枕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患者,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 (4)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 (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4.转运方在转运患者前,应通知接收科室,以确保接收科室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如患者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转运途中应有高年资医生、护士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患者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患者交接管理制度 为有效防止医疗护理过失,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建立临床科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者或家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 2.建立急诊与病房、急诊与ICU、急外与手术室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者或家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 3.建立手术室与病房或ICU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手术医师术前核对好患者身份后由麻醉师、护士核对,确定好身份和手术部位并书面记录后方可行手术。术后由麻醉师、护士与ICU医生、护士交接患者并核实身份,并做好记录。 4.建立产房与病房、产房与新生儿病房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医生、护士、助产士产前产后对患者进行识别和交接,做好记录。 临床科室之间 患者交接管理规范 1.各临床科室建立《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及患者情况等。 2.转出科室电话与接收科室联系,详细登记患者信息。 3.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 4.转出科室医务人员陪同,并携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负责途中安全,不能间断治疗和抢救。 5.转出科室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和病历资料,无误后在《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签名确认,同时交接患者病情、皮肤和治疗等;接收科室重新填写腕带信息,戴于患者手腕上。 交接流程 转出科室电话与接收科室联系→登记患者信息→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转出科室医护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双方核对无误后在《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 →同时交接患者病情、皮肤和治疗 急诊科与病房之间 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 1.急诊患者需住院治疗时,护士根据住院证信息,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并告知入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病情与护理措施。 2.接收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好床单元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装置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状况,主动迎接检查患者。 3.急诊科建立《留观患者转运交接本》,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病历资料。 4.急诊科医务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相关科室,负责途中患者安全,不能间断治疗和抢救。 5.急诊科医务人员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交接患者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抢救经过、所作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以及皮肤情况等。查对无误后在《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上双方签名确认。 6.急诊科医务人员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接收科室填写患者腕带信息,戴于患者手腕上。 交接流程 急诊科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 →详细登记患者信息 →接收科室立即准备好病床和抢救用物 → 医务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相关科室交接医务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病历资料以及病情、皮肤和治疗 →双方查对无误后在《急诊病人安全转运护理评估交接记录单》上双方签名确认 → 接收科室填写病人腕带信息,戴于患者手腕上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感染科 ●转科目的●转科的流程●转科的交接重点●转科的目标 转科的目的 转科的交接重点 转出科室电话与接收科室联系→登记患者信息→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转出科室医护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双方核对无误后在《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