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患者转运交接》ppt课件.ppt

发布:2018-06-08约5.1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转运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气道的安全性 械通气的患者出发前应标定气管插管深度并妥善固定,给予适当镇痛、镇静 换用转运呼吸机,应先观察患者是否能耐受并维持稳定 PaO2≥60mmHg SaO2 ≥90% 对大出血患者转运前应保持两条通畅的静脉通路 低血容量患者,转运前必须控制导致低血容量的病因,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待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后方可转运。 收缩压(SBP)≥90mmHg 平均动脉压(MAP)≥65Hg 转运前对原发疾病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肠梗阻和机械通气:转运前需要安置胃管 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前的准备 长骨骨折:应行夹板固定 创伤患者:使用颈托等保持脊柱稳定 高热惊厥、癫痫:转运前必须控制其 发作并预防复发 转运时间较长或使用利尿剂的:转运前需要安置尿管 有胸腔引流指征的:在转运前应完成胸腔闭式引流,在转运全程中引流瓶/袋必须保持在患者身体平面下方 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决定做出后立即与相关人员联系: 确保运输工具就位 检查所有转运设备功能良好 与接收科室/医院的医师全面沟通患者病情 了解床位、设备准备情况 告知出发时间及预计到达时间 接收方应保证所有准备工作就位,一旦患者到达能及时接受监测治疗或检查。 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 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转运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已有的监测治疗措施 。 护送人员必须记录转运途中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接受的治疗、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等,并记入病历。力争做到转运前后监测治疗的无缝衔接。 重症患者转运时必须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及呼吸频率 。条件允许可尽可能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如病情需要,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治疗,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血管活性药物。 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记录气道插管深度,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吸呼比,氧气供应情况等,有条件可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频繁躁动者,可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剂,但应尽可能保留其自主呼吸。 转运途中应将患者妥善固定,特别注意防止气管插管的移位或脱出、静脉通道的堵塞和滑脱等。部分特殊患者可能需要监测颅内压。 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录。 危重患者转运流程 病房转送ICU流程 ICU接收新病人流程 手术室与ICU交接流程 危重病人转运(检查)护理流程 危重病人转运(检查)护理流程 核对医嘱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检查)的目的 通知检查科室,以减少等待时间 准备氧气枕、微泵、简易呼吸皮囊等,必要时备抢救药物、 评估病人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检查输液通路并保持通畅;妥善固定各导管 医生或护士陪同检查 平车或连床转运 途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并保持安全 检查完毕返回病房,妥善安置病人 医生开出医嘱 全面评估病人并做好记录 转 运 交 接 规 范 急诊与手术室/ICU/病房交接规范 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及住院证; 当班护士收到并确认手术医嘱; 通知病人家属持住院证办理入院手续; 核对病人身份,正确书写病人信息,按腕带管理制度给病人佩带身份腕带; 与医生确认后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 完成术前评估单和术前准备工作; 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粘贴好病人所有检查结果,整理好病历; 等待手术室通知,如遇紧急手术立即将病人送往手术室; 与护送组人员一起将病人送手术室,如危重病人需携带监护仪及氧气袋,呼吸皮囊,必要时与医生一起护送; 送到手术室,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并与家属及手术室护士一起识别患者的身份。 急诊与病房交接程序 专科医生开出住院证; 家属持住院证至收费处办理住院手续; 核对病人身份,正确书写病人信息,按腕带管理制度给病人佩带身份腕带; 通知病区主班护士,确认床位,告知需准备的物品,等待接受科室的通知; 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整理病历,结清病人的费用; 急诊与病房交接程序 根据病情准备好随带抢救用物并选择护送工具; 接收住科室转运通知; 护送组及护理人员或医生护送病人入院,与收住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交接规范 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病人身份准确无误,确认病人方法: (1)意识清楚病人:由病人自行叙述其年龄、姓名,并确认其叙述与腕带记录符合。 (2)新生儿/儿童/虚弱/危重病/智力不足/意识不清等无法应答的病人,由家属/陪伴者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