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烧伤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液体复苏是一个危险过程 在缺乏监护设备时,大量快速的液体输入是一个危险的过程 液体复苏时应注意一些重要并发症 液体复苏的并发症 肺水肿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小儿烧伤休克复苏中的问题 延迟复苏 复苏后病情不稳定 高热、抽搐 小结 组织间隙和血液间液体是如何流动的? 烧伤后为什么会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液体复苏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液体复苏速度的依据是什么? 什么公式复苏 怎样监护 烧伤创面处理 烧伤创面处理的目的: 正确应用各种创面处理技术,防止创面感染,促进烧伤创面早日愈合 创面急诊处理的目的: 清除污染,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烧伤创面的急诊室处理 急诊清创时机: 应视创面面积大小和患者全身情况而定。 大面积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开始,患者循环稳定后 吸入性损伤应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危及生命的复合伤如多肋骨多发骨折应优先处理 急诊清创做什么? 镇静镇痛 清洁污染创面 清除污物 柔和清除创面破损表皮 对浅度创面的较大水疱引流,无菌的水疱皮可不予去除 急诊创面用药 凡士林油纱:污染不严重的浅度烧伤创面 1%SD-Ag冷霜:适用于各种创面 生物敷料:浅度烧伤的良好选择 创面用药后怎么办: 创面可选用包扎或暴露治疗 创面包扎与暴露治疗的选择取决于创面面积、深度、部位和环境条件 面、颈或会阴部创面 包扎治疗的特点: 保护创面 降低伤后因创面热量丧失等因素引起的超高代谢反应 保证手、足等部位处于功能位置 患者感觉舒适 引流创面渗液的作用 暴露治疗特点 使创面保持干燥,减少创面细菌生长机会 创面外用药的选择 局部外用药物的选择原则 ①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②抗菌谱广 ③无局部刺激 ④无局部过敏或全身不良反应 ⑤一般不作为全身用药 清创用药 清创或每次更换敷料清洁创面应用1:2000洗必泰、碘伏溶液 常用创面外用药 1%磺胺嘧啶银霜剂 10%磺胺米隆霜剂和溶液 杆菌肽主要用于MRSA 多粘菌素B用于绿脓杆菌等阴性杆菌感染 深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治疗 深度烧伤创面早期手术切削痂,早日覆盖创面。可以早日进行功能锻炼,缩短住院日,降低后期功能障碍 手术方式 手术切削痂:去除坏死组织,早日封闭创面 创面覆盖的方式 永久性覆盖——自体皮片移植 临时覆盖——异体皮 猪皮 化学性敷料 合成敷料 大面积烧伤的混合移植 防治烧伤感染 厌氧菌和破伤风 治疗原则 常见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小烧伤处理 小烧伤现场处理 立即脱去燃烧或高温热液的衣着,尤其是任何易燃物质如合成材料的衬衫或含有油类的衣裤 小烧伤急诊处理: 创面处理 浅度烧伤水疱一般不要去除 创面水疱已破深度烧伤水疱应清除 创面在清创后可使用局部药物——1%磺胺啶银霜,然后覆以多层棉纱 患者回家前应该做到的重要事情: 应嘱患者抬高患肢 全身应用破伤风类毒素和青霉素 小面积烧伤的进一步治疗 小面积烧伤表浅且无吸入性损伤者可在门诊治疗 治疗时应有详尽的病史和体检 门诊随访要注意有无创面感染, 进一步评估烧伤深度并考虑创面是否需要手术处理 那些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成人浅Ⅱ度烧伤大于10%体表面积 幼儿烧伤大于5%体表面积 存在深Ⅱ度烧伤和III度烧伤需要手术治疗 一些深度烧伤创面估计不能在3周自愈者 面、颈、会阴、手或足烧伤较深者 如有条件年龄小于2岁或大于70岁的患者应住院为宜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处理 大面积烧伤患者首先应立即按“ABC”原则处理 A为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B为Breathing,应予以吸氧 C为Circulation,即开放静脉立即输液支持循环 烧伤急诊处理 在烧伤急诊室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 ——思路和行动有条不紊 处理步骤: 保持吸入性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排除合并伤,如骨折、脊柱损伤、内脏损伤、出血、颅脑损伤等 简单了解病史估计烧伤面积和判断创面深度,制订液体复苏方案 随时准备心肺复苏 根据液体复苏方案,记录每小时实际输液量 留置导尿管和胃管(1ml/hr) 在休克初步纠正,全身状况稳定后再行创面处理。 肢体和躯干的深度环形烧伤需作焦痂切开减压 包扎 应用抗生素: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预防链球菌和厌氧菌感染 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血红蛋白,血细胞容积,血型和交叉反应 化学烧伤的急诊处理 用大量流动冲洗创面,冲洗时间宜长, 可达半小时以上 磷烧伤应立即沉浸于水中以免接触空气,轻轻清洗磷粒子,再用1%硫酸铜清洗烧伤区域使之形成磷化铜薄膜减轻损害 注意防止化学物中毒 烧伤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