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完整.doc

发布:2018-09-21约8.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1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提纲请保管好)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 天圆地方 —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③ 麦哲伦 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 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照片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 比例 缩小,制作的 模型 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北极点、南极点、纬线、经线) 地 轴 地 轴 经 线北极 经 线 北极 纬 线南极 纬 线 南极 (1)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 纬 线 经 线 定义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互相垂直的线 形状 一个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开始 ,向两极逐渐 递减 ,到极点时成一点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方向 东西 方向 南北 方向 (2)列表比较纬度和经度 纬度 经度 起点 赤道 (0°纬线)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标度范围 0°- 90° 0°- 180° 度数变化规律 以0°纬线为起点, 往北、往南度数越来越 大 以0°经线为起点, 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 大 相同度数的区分 北纬( N )、南纬( S ) 东经( E )、西经( W ) 重要经纬线(度)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 60°-90°(高纬度) 赤道 划分南北半球 北回归线 23.5°N 、南回归线 23.5°S 北极圈 66.5°N 、南极圈 66.5°S 北极点 90°N 、南极点 90°S 20°W 和 160°E 组成的 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经纬网 (1)定义:在地球仪上,由 经线 和 纬线 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 (2)作用:用来定位以及确定方向 (3)常见的形状: SN三、地球的运动——自转 S N 1.自转绕转中心: 地轴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 从极点上空俯视,北 逆 南 顺 3.自转周期: 一天 (24小时) 4.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 昼夜 交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四、地球的运动——公转 1.公转绕转中心: 太阳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 一年 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②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夏季 短 、冬季 长 ); ③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 相反 );④地球上的五带 5.二分二至与季节划分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纬线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季节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 昼夜平分 春季(3、4、5月)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 长、夜最 短 的一天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 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极夜 现象 夏季(6、7、8月)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 昼夜平分 秋季(9、10、11月)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 短、夜最 长 的一天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 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极昼 现象 冬季(12、1、2月) 6.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不同 纬度 的地带获得的 太阳光热 的多少。 气候特征:热带 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 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 中国小部分位于 热 带;大部分位于 北温 带;没有 寒 带。 五、地图 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数字式:1:2000000)。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内容详细的关系 图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