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PP融资模式及BOT融资模式比较.docx

发布:2019-06-27约2.5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PP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的比较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PPP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的比较 一、PPP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的含义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融资模式也可称为“公私合营”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和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是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的越来越流行的重要筹资手段。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PPP本质上和BOT差不多,都是通过项目来融资——通过该项目的期望收益来融资的活动”。但PPP的含义更为广泛,除了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发,还可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国营机构的私有化,等等。因此,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采用PPP这个词,以取代BOT。PPP是在BOT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衍生出来的。 PPP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的运行特点 1、PPP融资模式的运行特点: 风险分担,PPP的风险分担理念解决了传统公共部门建设不能处理好项目风险的问题。 将私人部门引入公共领域,从而提高了公共设施服务的效率和效益,避免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超额投资、工期拖延、服务质量差等弊端。同时,项目建设与经营的部分风险由特殊目标公司承担,分散了政府的投资风险。适当有组织的PPP还能够使政府得到更好的财政控制。使得在一个市场中获得的经验和技巧能够为其他市场所共享,提高了市场的运作效率,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动力。2、BOT融资模式的运行特点: 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BOT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作为可靠的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这样,承担BOT项目的私人机构在BO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 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和私人机构达成的有关BOT的协议。尽管BOT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订也受到政府的约束,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BOT法来约束BOT项目公司的行为。 PPP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一)PPP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的区别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同 (1)BOT融资模式: 以BOT模式参与项目的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是以等级关系发生相互作用的。 BOT组织机构中没有一个相互协调的机制,不同角色的参与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目标——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使得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利益冲突。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由于BOT模式缺乏协调机制,参与各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博弈各方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最终达到“纳什均衡”,其中一方利益达到最大化是以牺牲其它参与方的利益为代价的,其社会总收益不是最大的。 BOT融资模式组织机构设置 (2)PPP融资模式: 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它是政府、赢利性企业和非赢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融资模式组织机构设置 PPP组织机构中,参与各方虽然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最大利益,但总收益却是最大的,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即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显然更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 PPP模式是建立在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的“共赢”,避免了BOT模式由于缺乏相互沟通协调而造成的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的问题,也解决了项目全部风险由私人企业承担而造成的融资困难问题,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互利的长期目标,实现共赢,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 运行程序不同 BOT模式运行程序包括:招投标、成立项目公司、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管理、项目移交等环节。 PPP模式运行程序包括:选择项目合作公司、确立项目、成立项目公司、招投标和项目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