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会考地理试卷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津市高中毕业会考地理试卷 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30分) 1.下列按天体系统级别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银河系-总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D.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2.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与其形成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 C.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D.昼夜交替的时间不长 3.主要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现象 B.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C.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D.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4.臭氧层受到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物 D.氟氯烃化合物 5.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地质作用 6.主要受河流影响而出现盐度差异的两地是:
A.甲乙 B.乙丁 C.乙丙 D.丙丁 7.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8.结合资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火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水灾;由建筑物或装置遭破坏等引起毒气泄漏;由震后生存环境恶化引起瘟疫。 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中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 A.地震是中国特有的地质灾害 B.少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C.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D.只要发生地震就会引发瘟疫和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 9.下列因素中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的是: A.国家政策 B.交通运输 C.矿产资源 D.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10.关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集中分布在国土中部的干旱草原区 B.大大缓解了该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及对土地的压力 C.生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D.小麦种植与牧羊活动的时空矛盾大,不利于经营 11.下列工业部门属于技术指向的是: A.航天器制造 B.家具制造 C.普通服装制造 D.电视机装配 1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将重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目的是: A.改善本国环境质量 B.促进输入国经济的发展 C.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全球环境 D.推动全球工业的合理布局 13.影响京九铁路线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貌类型、地质基础 B.社会经济因素 C.国防因素 D.暴雨洪涝发生的状况 14.关于电子通信及其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网络信息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B.国际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C.电子通信不能创造价值 D.电子通信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15.下列做法和现象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使用一次性木制筷子,提高卫生水平 B.宾馆向客人大量提供一次性塑料日用品 C.自带购物袋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 D.提倡同学间互赠贺卡 二、双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20分) 16.关于地球运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的公转速度是不同的 C.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26′ D.地轴的空间指向随季节而变化 17.关于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地球大气对太阳可见光辐射吸收的很少 D.对流层大气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18.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采取的措施有: A.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B.用燃柴替代燃煤 C.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 D.加强国际间合作 19.有关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