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支护安全专项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安排 3
3.1施工部署 3
3.2隧道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
3.3劳动力安排 4
4、施工准备 5
4.1技术准备 5
4.2隧道施工前期准备 5
4.3机具准备 6
5、超前长管棚施工 6
6、超前小导管施工 10
7、超前砂浆锚杆施工 10
7、施工质量保证 13
8、安全保障措施 14
9、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1
10、环境保护措施 22
11.应急预案 23
1、编制依据
1.1《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沙峪沟~市界段)工程招标文件》;
1.2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沙峪沟~市界段)工程第7#合同段隧道工程设计图纸;
1.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4《京承高速公路(三期)工程第七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1.5现场踏勘及调查资料;
1.6我单位的技术实力及参加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目前可投入的机械设备和人员。
2、工程概况
2.1隧道基本概况
本合同段主线设置分离式隧道两处,共计4座,总长1352米。
这4座隧道基本情况见下表:
隧道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长度(m) 纵坡/坡长
(%/m) 隧道
类型 1 塔洼2#隧道 左线 6K97+197-6K97+658 461 -4.7%/989.321 分离式 右线 1K97+190-1K97+600 410 -0.667%/1101.627 2 西圈隧道 左线 6K98+490-6K98+770 280 1.0%/1304.886 分离式 右线 1K98+519-1K98+720 201 1.0%/1295.227 隧道各级围岩构成见下表:
隧道各级围岩构成表
围岩级别 III IV V 明洞 合计 塔洼2#隧道 左线 145 173 98 45 461 右线 150 100 125 35 410 西圈隧道 左线 84 97 54 45 280 右线 87 59 55 201 2.2地质概况
塔洼2#隧道隧址区为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丘陵区,地表植被发育。塔洼2#隧道穿越塔洼村旧址北侧的山体,清水河在隧址南侧蜿蜒流过。隧址区山体较完整,但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隧道出口处山体部沟坎发育,围岩以浅紫色白云质石英砂岩为主,砂质白云岩、叶片状含粉沙泥质白云岩组成数十个旋回性基本层序,厚度稳定,为潮间~潮上环境沉积。隧道进口段岩体破碎,坡面陡立,围岩的节理裂隙较发育。
西圈隧道隧址为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丘陵区,西圈隧道穿越西圈村西北侧的山体。西圈隧道岩层的岩性为硅质条带粉~细晶白云岩、藻纹层粉晶白云岩、藻团粉晶白云岩层序组成,岩体受多期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隧道进口段岩体破碎,坡面陡立。
2.3超前支护工程量
塔洼2#隧道和西圈隧道超前支护根据围岩级别采用超前长管棚、超前
小导管、超前锚杆等方法。
塔洼2#隧道和西圈隧道Ⅴ级围岩超前支护为:进洞Ⅴ级围岩采用超前大管棚,前大管棚采用Φ108、壁厚6mm无缝钢管,与隧道轴线外插角为1~3°,环向间距为50cm,每个洞口设置45根,每根长度为24m,每个洞口管棚工程量为16297.2kg,另外每个洞口需注入水泥浆64.8m3,设置止浆塞45个及M10钢管填充砂浆8.82m3。
Ⅴ级地段的超前支护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壁厚5mm,L=3.5m,环向间距40cm,每排设置55根,外插角6~10°,两组超前小导管间保持不小于1.0m的搭接长度,每排Φ42工程量为639.1kg,另外需注浆9.35m3;
塔洼2#隧道和西圈隧道Ⅳ级围岩超前支护采用Φ22超前砂浆锚杆,每排设置55根,施工时锚杆沿隧道周边以与隧道轴线6~10°外插角打入围岩,锚杆端部焊接于格栅钢架上,两排超前锚杆间保持不小于1.0m的搭接长度,每排Φ22砂浆锚杆数量为574.2kg。
3、施工安排
3.1施工部署
塔洼2#隧道、西圈隧道均从出口掘进,1线隧道与6线隧道按工序组织流水作业,同时施工。洞口及明洞开挖及边仰坡防护工程完成后,两条隧道均首先施作1线套拱和6线套拱,以套拱作为超前大管棚的导向墙,进行1线超前大管棚施工,待管棚施工完毕后进行1线洞身开挖同时进行6线超前大管棚施工。
根据围岩衬砌级别进行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锚杆施工,待超前支护完成8小时后进行隧道洞身开挖。
3.2隧道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隧道工程是本标难点工程,项目部设隧道项目负责人一名,由本项目副总工程师马杰兼任,总体负责塔洼2#隧道和西圈隧道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