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调查性报道分类.doc

发布:2016-12-24约4.33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调查性报道分类 篇一:电视新闻的调查性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的调查性报道 【摘 要】 电视新闻调查报道作为新闻节目的一种重要形式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本文就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题材以及叙事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叙事策略 1.引言 我国电视新闻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飞速发展,为了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新闻报道形式也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从《新闻联播》逐渐发展出《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1+1》等多种形式的新闻节目。新闻的报道类型也从最初的简单报道发展成深入调查研究报道。1996年《新闻调查》栏目的开播便标志着一种新的电视新闻节目样式也在中国电视新闻界迅速成长,它就是电视新闻中的“调查性报道”。本文将简要探讨电视新闻的调查性报道。 2.调查性报道的题材界定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源自于西方,但是由于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不同,调查性报道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差异尤其集中地体现在待查性报道的题材上,即:调查性报道的题材一定是揭露性的么?我国正在建设法制社会体系,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就是腐败问题,所以中国的受众最关心腐败的题材。可见,揭露性报道确实是调查性报道的一个倾向,对播出的调查性报道的分析也显示了这一特点。那么如何看待我们的调查性报道中主题性的、中性的和正面的报道呢?比如《恢复高考二十年》、《中国的品牌》、《生命的公主》和《大 篇二:分析一档调查性报道节目的结构特征 作业要求:分析一档调查性报道节目的结构特征 《新闻调查》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 这里,以《百万大移民》(《新闻调查》11/05)为例,对深度报道进行分析: 1,选题上:内容深刻,具有宏大的社会与现实意义 这期节目的选题是移民——宁夏西海固地区百万大移民,在我国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1972年联合国考察该地区后,定论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但是在这里至今还生存着百万居民。“在宏观经济逐年增长的今天,西部山区的乡村里,还有人年复一年,过着这样的艰难生活。他们不应该被遗忘”。这些情况还较普遍的存在于中国的西部山区。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宏观经济的增长,但我们也应看到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我们应更加关心这部分被遗忘的人们。宁夏,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前进,但是对于这部分生存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人们,40年来,百万移民,已经、正在、将要搬迁到适合居住的地方。这个选题,反应了西部山区的贫困生活,也反应了政府在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当地的移民由开始的扶贫移民,到后来改为生态移民,也为这种移民模式提供了经验与范例,具有宏大的社会与现实意义。 2,叙述上:传播信息丰富,具有强力的故事性与冲突性 这类报道在叙述上,运用调查、评论、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冲突及其相关的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立体化报道新闻事实。电视可以对某一事件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多侧面、多色彩、多层次、交错、立体式的集中报道。 这期节目通过在一个即将要搬迁的村子里,原本46户人家,最后工作人员只找到了两家。其中一家的故事来叙述的。他们即将搬迁到的地方红寺堡——宁夏最大的移民安置区。这里从开始的戈壁滩,到现在的移民安置区,由荒凉变成居住区,由一个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到人口几十万的区域。中间充满离开故土艰辛与大自然的抗争,离家与贫困的冲突,但结局却是幸福的。为我们展现了近四十年的历史的缩影,信息丰富,而且具有强力的故事行和冲突性。 3,画面上:高度的纪实性 电视画面具有“再现性”、“现场性”、“概括性”等传播特性,会使故事的讲述更具表现力,更具趣味性,这有利于反应生活的原始面貌,展现时间发展的过程。整期节目画面看起来真是可信。有历史资料,现场采访画面,展现的空镜头,为我们展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虽然画面看起来并不是多么的美,但深度调查节目要的是内容而非画面。整齐节目充分体现了电视的高度的纪实性。 4,解说上:叙述的真实性,评论客观 在进行电视深度报道时,不仅要有传神的画面,还需要有深刻、优美、契合画面的、能够让画面焕发光辉的解说词。 在解说上,主要是记者带着大家在这个故事中,既为大家报道,也是主要的解说者。他为我们补充了背景材料,分析性材料,记者的观点或深入思考,能够有助于人们对所报道的事实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5,舆论导向上:公正客观 在这期节目里面,不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还是红寺堡党委书记,他们在关上移民的问题上,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直说政府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