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考点综合知识点整理(2018年7月最新完美版).doc

发布:2018-07-28约7.7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⑵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减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数 + 加数 =和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 =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⑵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 因数 × 因数 =积 被除数÷除数=商 积÷因数=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 ÷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 ÷商 4、关于“0”的运算 ①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a+0=a ②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a-0=a ③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 a=0 ④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a×0=0 ⑤在除法中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a(a=0)=0 ⑥0不能做除数,5÷0得不到商,无意义,0÷0等不到固定的商。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8、算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9、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10、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11、中括号又叫方括号。 12租船策略: 先计算那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原则:多租租金便宜的,尽量把船坐满,使船上没有空座。 二、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在哪一面观察物体,就从那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观察物体时,视线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面。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a-b-c=a-c-b 4、添括号法则: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5、去括号法则:加号后面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减号后面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两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b + a×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b,c均不为0) 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a÷b÷c÷d=a÷c÷d÷b= a÷b÷d÷c(b,c,d均不为0) 四、简便计算 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