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掌权;制造“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发动与失败 二次革命是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探究两次复辟帝制帝制活动发生与很快失败的原因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革命征途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进行反复斗争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活动;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反复辟活动 袁世凯政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独裁、复辟帝制 知识比较
问题探究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 军阀割据局面;“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与反复辟活动;孙中山与护法运动 “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争夺中国的控制权;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应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重点难点】
1、重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的斗争
2、难点:两次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是必修部分没有的内容,学生不够熟悉。所以,作为一节新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详细掌握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护法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认识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继续实行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这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六单元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讲授新课】
思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3)未改变社会性质。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一:请依据课本89页内容,概括分析二次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性质。
一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一)袁世凯专权
?1、对内:制造“宋教仁案”、武力镇压革命党人
2、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目的)
(二)“二次革命” (1913)
1、背景:袁世凯武力镇压南方革命力量
?2、时间:1913年夏秋之际
经过:结合二次革命的形势图掌握概况
3、意义:革命派反袁世凯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结果:失败
?? 失败原因:
??? A、主观:革命党人力量焕散;革命具有软弱性?????????????? B、客观:袁世凯力量强大。
5、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二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一)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
1、对内:(五个步骤)
(1)武力镇压“二次革命”
(2)1913年10 胁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
(3)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4)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
(5)炮制新的 《总统选举法》
2、对外: 1915年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二)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1、复辟的准备
(1)国内:
①授意亲信成立“筹安会”
②组织复辟“请愿团”,制造“民意”借口
(2)国外:帝国主义为其制造复辟舆论
古德诺《论共和与君主》
2、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洪宪帝制”
3过程:①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3)
②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3)
③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4)(补充《中华民国约法》的相关内容,强调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最关键一步)
《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凯北洋政府于1914年公布的宪法性文件,又称“袁记约法”,它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共10章68条。该约法以确认袁世凯独裁为基本特征,取消了责任内阁制和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力的一切牵制,实行总统独裁的政治体制,并赋予总统形同封建帝王一样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巨大权力。
④基本接受“二十一条”(1915)(补充《二十一条》相关材料)
⑤制造帝制舆论(1915)
⑥操纵国体投票,获“全票拥护”(1915)
⑦改元、登极(1916)
(三)护国运动(1915—1916年)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如何复辟帝制的?
①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3)
②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3)
③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4)
提出问题:《中华民国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比较。
具体要求:从政体、最高政府机构、最高统治权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名称 政体 最高政府机构 最高统治权 《中华民国约法》 共和制—总统制 政事堂 属于总统 《钦定宪法大纲》 君主立宪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