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常州市七校2013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doc

发布:2018-02-26约9.1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常州市七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联考 九年级化学试卷 2012年12月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F:19 Zn:65 Fe:56 Cu:64 Mg:24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新鲜的水果榨成汁 B. 隔夜的剩饭变馊 C. 活性炭净水器净化水 D. 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干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B、登山运动员携带氧气瓶 C、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用生铁制铁锅 3.“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被不法商人添加到商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波”。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12H34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塑化剂”由46个原子构成 B. “塑化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塑化剂”是化合物 D. 商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用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6.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7.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②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③物质与氧气的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④制取任何气体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氧气的用途很多,比如可以做燃料;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同学归纳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一氧化氮(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化合而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因此,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9.从化学反应2H2O 通电 2H2↑+O2↑,可得到下列信息,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B.每2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 D.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 10.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厨房内管道煤气(H2、CO)泄漏,马上打电话报警 C.不小心将少量酒精洒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 11.“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2.铁是人们广泛使用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纯净的生铁属于金属单质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人类的历史上铁器的使用早于铜器 D.铁容器不能用来配制波尔多液 13.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