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建筑改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唐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项目地点:河北省唐山市 建筑面积:5800㎡ 设计时间:2005~2006 设计师:都市实践事务所 改造原则 保留下来的六栋平行的建筑又恰巧垂直于山体,使山体有节奏地从建筑的空隙间溢出,并形成了大城山—山脚后花园—厂房间小院—大公园—城市主干道一系列有层次有秩序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 改造原则 1.平行原则: 加建的实体平行于原建筑,体量狭长,同构于原建筑。 2.通透原则: 加建部分不构成对山体的遮挡 3.联系原则: 通过连廊、水池等形式将离散的建筑统一为一个整体 5.对比原则: 通过彻底保留原建筑墙体的原貌和选择木材和钢格栅作为新建筑和硬质景观的唯一外装材料,来形成新旧对比 总结 部分保采用护,部分更新,部分加建的策略,在保证新功能使用的同时,兼顾保存历史记忆,使城市历史减少断层,延续发展。 重点是保护 建筑师重新组织室内空间 项目的定位决定了这栋建筑的室内,半室内和外部公共空间是活力营造的关键。 公共空间都是他们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造的策略是陈旧材料重组加新的构图要素, 建筑师保留原场地空间形态和建筑主体框架,通过材料和内部空间的重组细分,强化本土气息和文化氛围, 建筑师采用新的表皮包裹老厂房,强化实体和外部空间的整体性,获得简洁明快的效果,也塑造出企业充满活力的新形象。 紧靠园区入口的综合楼在东端和办公楼的近身包裹处理不同。 综合楼的新表皮向东延伸,形成一个半室外的庭院空间, 厂房东西两端增加了夹层 维持原有砖混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新改变其功能定位、文化定位和艺术定位。 取材于富含上海传统人文色彩的石库门建筑色调和屋顶形式 拼接手法 仅留原有建筑外墙面,对内部结构重新建造的方法 通过新建筑的纯几何的简单曲线形体,使它们与传统里弄建筑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外形轮廓形成对比 老建筑的基本结构大部分得到了保留,原来的附属建筑被彻底改造; 改造设计保持了原有建筑的基本结构,同时采用了模块化延伸模式。 旧有建筑改造 制约因素 建筑的功能性改造 地域文脉的延续 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关系 改造后的建筑如何体现出新功能的特点 新设备设施的加入 上海八号桥 项目概述 8号桥位于上海卢湾区建国中路8号,靠近重庆南路口,原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制动器厂的闲置厂房。区政府从改善环境和存量资源的角度出发,鼓励改建。 改建后厂区改造成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成功后,2006年又完成了路对面的二期工程,作为现代服务业孵化基地的创意培训中心. 改造策略 设计师以激活该地区为目的,部分保采用护,部分更新,部分加建的策略,在保证新功能使用的同时,兼顾保存历史记忆,使城市历史减少断层,延续发展。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层次采取的策略侧重点不同,在城市层次,重点是保护,由于老厂区的空间布局和形态轮廓已经形成了历史记忆,沉淀在众多市民的脑海中,尊重历史,保护厂区的外部空间格局和建筑群体的轮廓,成了工作重点。在建筑层面,重点是更新,建筑师保留了主体的建筑结构骨架,而以青砖,玻璃,钢架等材料为素材,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维护结构,达到了新旧既对比又相融的新鲜感。在室内设计方面,重点是创新,根据新功能的需要,建筑师重新组织室内空间,大胆使用鲜亮的颜色和新材料,创造出新颖的活力空间。 设计特色---公共空间的再造 一期项目由7栋建筑组成,其中百分之80为出租的办公空间,20%的为配套服务设施,从适用人群来看,该地区的人群主要包括工作人员,洽谈的来访人员和一般的观光客,无论哪一种人群,公共空间都是他们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意产业的特点来看,不同人群的非正式交流是促进创意产生,推进,完善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营造具有活力,促进交流的各种公共空间成为该项目的目标和特点。 内部新功能的营造 项目的定位决定了这栋建筑的室内,半室内和外部公共空间是活力营造的关键。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并没有一位追求建筑面积,而是通过适当增加这一类空间的面积,空间品质和相互的关系,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的交流场所。 顶层木格栅增加的空间的层次 新老建筑的关系 本项目立面改造的策略是陈旧材料重组加新的构图要素,室内设计的策略是保留反映老建筑历史特征的部件,与全新设计的功能空间并置。建筑师通过这两点达到了历史与现实融合并存 生态试步--酒店改造 酒店位于上海胶州路183号,距离南京路两个街区,酒店原址为20世纪70年代启用的邮政局,经过4个月的施工,旧建筑焕然一新,被改造成为中国首家实施碳中和政策的环保酒店。 项目概述 该项目最大的价值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