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生态学课件PPT 10 生态系统概念及其类型.ppt

发布:2017-12-11约3.36千字共7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 + 环境 生命系统 + 环境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 一、热带雨林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 四、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五、草原 六、沙漠和荒原 七、苔原 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 地球第三极 特点: 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大陆性强,植被的旱生性显著 植被带宽广 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沿岸带 湖沼带 深底带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 潮间带 浅海带 半深海带 大洋带 生产——合成 初级生产(力) 次级生产(力) Trophic Levels of an Ecosystem 陆地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格局 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垂直带谱: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植被带的具体顺序。 海 拔 温度、降水随海拔变化 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相当于平地北移60公里。 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限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垂直带特点 1.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地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一致。越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单,极地为冻原带,水平带与垂直带重合。 2.在同一纬度内,经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被的垂直带谱。如长白山(东经128度)、西部的天山(东经86度),两者均北纬42度。但长白山距海较近,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天山位于内陆,属荒漠范围。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纬度、经度、海拔三个方向上植被类型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 1.相似之处: (1)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如热带湿润区的高山森林分布与赤道到极地的水平植被分布向比较,自平地到山顶和自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排列顺序大致相似。 (2)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 不同 (1)纬度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的多。 (2)纬度带的相对连续性,垂直带的相对间断性。 (3)纬度带、垂直带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性,指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和外貌,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总之 某一处山系上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该山系所出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特征,也就是说植被垂直地带性的表现,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二者之间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由他决定山地垂直地带性。 200 m 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 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producers) 消费者(consumers) 分解者(decomposers) 太阳辐射能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非生物环境 气候等物理条件:土壤、辐射、温度、压力… 无机元素和化合物:CO2 O2 水,磷,钾 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动物粪便等 生产者 能以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 绿色植物利用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将吸收的水、CO2和无机盐类合成初级产品—碳水化合物,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这些有机物成为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 消费者 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些腐生或寄生菌类,属异养型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来获得能量。 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体为营养的动物(一级) 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二级) 大型食肉动物:以食肉动物为食者(三级) 分解者 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 其作用是将复杂的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把养分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中。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指生物界食物关系中,甲吃乙、乙吃丙、丙吃丁的现象。 食物链 食物网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 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条链,而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网状结构,即食物网。 食物网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展演变的动力。 * 生态学 细胞 组织 器官 器官系统 有机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地球 行星 太阳系 宇宙 分子 原子 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系 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构成系统的条件: 由一些要素组成; 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生态系统的类型 范围: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二、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